2011年事業單位考試輔導公民道德建設第三章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6-0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四、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1.勞動是人類創造財富的基本活動。勞動不僅創造財富,也是最為光榮的一項社會活動,對于任何一個人,都是安身立命之本,是身心健康之源。熱愛勞動和尊敬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1)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不僅創造了人類自身,而且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不斷發展的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是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學說的基本觀點。人們在從事生產活動的基礎上還要從事其他社會活動,結成政治、經濟、思想等其他社會關系,并由此構建組成了人類社會。從勞動的自身意義看,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永遠是人類生活的基礎,是創造人類文化幸福的基礎。
(2)勞動是創造價值的源泉。社會財富來源于勞動,勞動既有具體勞動,又有抽象勞動。從社會財富的使用價值來說,財富來源于不同生產領域各種特殊形態的具體勞動;從社會財富的價值方面來說,則來源于勞動者的抽象勞動。我們生來就是一群勞動著,勞動創造了七彩的世界,創造了社會的財富。(3)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長期的勞動創造中,中華民族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在同大自然的斗爭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推動了社會和自身的進步,同時也造就了中華民族熱愛勞動的傳統美德。
2.尊重勞動、尊重創造
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等“四個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勞動。(l) 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會的勞動都應該得到尊重。勞動是一個基本的經濟范疇,在現實生活中表現為各種不同的形式,無論哪種形式的勞動,都是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不可缺少的具體內容和推動力量。現代社會,社會化大生產決定了勞動分工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不論是腦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不論是簡單勞動,還是復雜勞動,一切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的勞動,都是平等的、光榮的,都應該得到承認、尊重和保護。(2)尊重勞動和創造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在社會主義社會,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于社會的勞動和創造,是社會和諧的題中應有之義。這關系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關系到國家方針政策的穩定,涉及社會各方面的利益。尊重勞動和創造,集中體現在勞動成果的分配上。因此,我們應在堅持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的同時,認真貫徹執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分配政策,使勞動者的根本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實現。(3)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價值創造和財富生產的過程中,勞動、資本、土地、先進技術、科學知識、經營管理以及信息都是十分重要的生產要素,在這些生產要素中,勞動仍然起著重要的作用。土地必須依靠勞動才能得到開發和種植,資本必須依靠勞動才能得到有效經營和管理,科學知識、先進技術、經營管理、信息都要通過勞動才能表現出來。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最廣一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充分發揮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對于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始終是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
3.勞動是立身之本、立國之基。人民推動歷史前進,勞動孕育創造歷史。要牢固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從人生觀的角度看,勞動是為人民服務的本錢,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途徑和重要條件;從最低要求看,勞動是每一個人的謀生手段,一種生存和生活的能力。對勞動報什么態度,是衡量人們道德水平的重要尺度,即勞動具有鮮明的道德意義。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里,勞動不僅是具有勞動能力的人的謀生手段,更是每個公民為祖國、為人民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主要途徑和方式。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中國億萬人民用自己的勞動去辛勤創造。每個有勞動能力的公民都應把勞動看做自己的光榮職責,在勞動中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堅決擯棄好逸惡勞的思想,通過腳踏實地的工作實踐,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勞動者。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