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迎接2011年城市規劃師考試,育路教育網小編特為大家整理了城市規劃師城市規劃相關知識難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北京城市規劃直面現實1 北京市長期以來以舊城為單一中心,以新區包圍舊城、同心同軸向外蔓延的生長模式,被建筑學界形象地稱為“攤大餅”。北京的這種單中心的城市發展模式,是20世紀50年代由蘇聯專家以莫斯科規劃為藍本幫助確定的。1950年到1954年,經過中外專家多方案研究和綜合,市委、市政府推出了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第一稿,即《改建和擴建北京市規劃草案要點》。主要特點有:以舊城為中心向四郊發展,中心城市是600平方公里、可以容納600萬人,郊區建設若干衛星城鎮。當時曾經出現了兩派對立的觀點,一方主張行政中心應當在舊城基礎上發展,另一方以梁思成、陳占祥為代表,主張在當時的西郊另立行政中心。但后者最終未被采納。 上世紀70年代末,北京市考慮重新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時,仍然設想以市區為核心,同心圓式向外發展。當時著名建筑師吳良鏞就曾表示反對。他認為,必須將北京的舊城功能疏散,發展為多中心的城市,以減輕市中心的壓力。1983年《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被批準施行,方針仍是“以舊城為中心,向四周擴建”。結果是三環路內日益擁擠,“大餅”攤到四環。 1993年,北京市又一次制定了規劃。這次經國務院批復的北京1991年至2010年城市總體規劃,提出要改變人口過于集中在市區的狀況,大力向新區和衛星城疏散人口。該規劃除了市區堅持集團式布局外,強調市區不再擴大規模,而是逐步從外延擴展向內涵發展轉移,以疏散中心城市過密的人口和產業。 這個規劃的愿望是良好的,卻并沒有實現。在一幢幢“摩天大樓”拔地而起、一條條道路縱橫交錯、一塊塊草坪裝點街區的同時,城市建設的中心并沒有轉移到郊區,南城發展依然緩慢,衛星城的規模是擴大了,但不過是“睡城”而已,市中心人口更多了,交通更擁堵了,四合院更少了…… 又一次修編,而且提前6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院長鄒德慈曾言:“做規劃不能沒有預見性。”但是,對事物充分的預見則需要對現實深刻的洞察力和突破現實的勇氣。 現行《北京城市總體規劃》1993年經國務院批準正式執行,規劃年限為1991年—2010年。從1991年到現在,北京市機動車飛速增長,近七年來的機動車增長量超過了前48年的增長量。除去機動車輛的陡然增加,其他決定城市規模的三個重要指標:人口規模、經濟指標和用地規模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現行1993年總體規劃對2010年的北京常住人口的估計為1250萬,流動人口250萬,而到2001年時,數據就顯示:北京常住人口已超過1367萬,流動人口已達263萬。 1991年時的北京市國民生產總值僅為598.89億元,當時總體規劃預計到2010年北京市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而到2002年時,全市國民生產總值已達3130億元。 陡增的龐然大物和原有道路系統的不匹配帶來的交通擁堵等問題,激化了人們對北京現行城市規劃的非議。 正是這種城市建設發展的超前決定了原有規劃必須及時修改。實際上,城市總在變動之中,永遠不可能有一步到位的規劃。 其實,早在建國初期,就有人提出修建放射線狀道路網;即使在城市格局已經形成的上世紀70年代末,吳良鏞教授也曾振臂疾呼應抑制攤大餅。然而,“大餅”一攤再攤。種種原因使得人們良好的愿望一次又一次落空。 在被“大城市病”日益困擾的現實面前,《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被提前6年提上了議事日程。 在一定意義上,這次《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的提前,是迫于日益嚴重“大城市病”的無奈應對。 “城市空間新格局”定位 北京市市長王岐山在北京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調整北京城市空間布局,按照“兩軸—兩帶—多中心”城市空間新格局,確保年內完成《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編。 北京市“兩軸—兩帶—多中心”城市空間新格局規劃藍圖的總體戰略為:舊城有機疏散;市域戰略轉移;村鎮重新整合;區域協調發展。 據悉,“兩軸”即北京傳統中軸線和長安街沿線構成的十字軸,是北京的精髓,應結合傳統中軸線和長安街的延伸,全面實現保護與發展,從空間布局上體現首都政治、文化、經濟職能的發揮。 “兩帶”一指北起懷柔、密云,重點為順義、通州、亦莊,東南指向廊坊、天津的“東部發展帶”,主要承接新時期的人口產業需求;二指“西部生態帶”,與北京的西部山區相聯系,即是北京的生態屏障,又聯系了延慶、昌平、沙河等,為北京建成最適宜人居住的城市奠定基礎。 “多中心”是指在市區范圍內建設不同的功能區,以提高城市的服務效率和分散交通壓力,如CBD、奧運公園、中關村等多個綜合服務區。將在市域范圍內的“兩帶”上建設若干個新城,以吸納城市新的產業和人口以及分流中心區的功能。 消息一出臺立即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身處其中的北京市民,對這個提前了6年進行修編的規劃寄予了很大希望,希望能從根本上解決多年來所受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困擾。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如松認為,經過科學測算,北京市人口最多應為1750萬,超過這個數字,人們的生活質量、環境質量會大大下降,資源會短缺,人的心理也會倍感壓力。而專家預測,到2008年,北京人口就會達到1600萬。 可以預見,北京未來就人口壓力來講確實是令人無法不警覺的。修編后的城市規劃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呢?而這一空間戰略調整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破解北京近年來因發展快速而帶來的種種弊病?又如何保證這是一次真正具有超前性和指導性,并具有可行性的規劃調整呢? |
課程名稱 | 精講班 | 考題預測班 | 在線報名 | ||||
課時 | 學費 | 試聽 | 課時 | 學費 | 試聽 | ||
《城市規劃原理》 | 28 | ¥200 | 試聽 | 10 | ¥100 | 試聽 | ![]() |
《城市規劃相關知識》 | 40 | ¥200 | 試聽 | 10 | ¥100 | 試聽 | ![]() |
《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 | 40 | ¥200 | 試聽 | 10 | ¥100 | 試聽 | ![]() |
《城市規劃實務》 | 40 | ¥200 | 試聽 | 10 | ¥100 | 試聽 | ![]() |
城市規劃師考試輔導優惠套餐方案: |
城市規劃師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城市規劃師管理與法規重點知識解析26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