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提前面試可獲得暨大華商MBA錄取資格、中大管理學院最高獎學金達9萬元、第一志愿報考廣商并被錄取者沖銷考前培訓學費2000元……多家MBA院校在今年紛紛推出新招招攬人才。 據了解,目前,廣東地區共有9家MBA院校以及40多個湖北、湖南、北京等外地MBA項目正在招生,面對MBA教育市場的巨大潛力,北美、歐洲、東南亞等世界多所優秀商學院也紛紛登陸中國,開始進行一場激烈的生源爭奪戰。與此同時,中山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商學院等MBA院校今年也紛紛擴招,有的院校新增名額更是逾百名。 新起點學校趙華旭校長對記者介紹,從今年起,MBA(工商管理碩士)、MPA(公共管理碩士)、MPAcc(會計碩士專業學位)考試統一使用管理類碩士考試大綱,參加“管理類碩士研究生聯考”。這就意味著,在職考生在有更多院校可供選擇的同時,招生院校的生源也可能被分流。和以往相比,今年報考MBA的學員的年輕化程度越來越高。入讀暨大MBA的學生平均年齡31歲,工作經驗7~8年左右;而入讀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學員的平均年齡為29歲,要求學生有至少3年的工作經驗。記者通過抽樣調查得知,有約50%的高校MBA學生,都想在畢業后從事金融、投資等類別的職業,而不少人在進入高校學習之前所學的專業和所從事的行業并非此類。 淘汰率、課程要求等門檻提高 在激烈的競爭之下,MBA報考的門檻也逐漸在提高,主要表現在學費上漲、課程增多、淘汰率增加等諸多方面。根據各高校公布的2011年MBA招生簡章可以看出,不少高校的收費開始“水漲船高”,目前國內一些知名商學院的MBA、EMBA項目都上漲了學費,而且漲幅較大,另外一些外地院校也紛紛表示MBA學費明年可能會上調。 暨南大學管理學院MBA學費同比2010年上漲幅度都超過了10%。廣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2011年MBA學費上漲幅度接近30%。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張艷梅副院長接受記者采訪時談道,今年學院MBA學費已從8.8萬元提高到了9.2萬元,而國際MBA學費是10萬元;MBA專業方向課程也將從過去的一兩個增至未來的四到五個,并圍繞廣東地區特點推出物流供應鏈、金融方向的專業課程。同時,南方醫科大學新開辦的醫藥衛生管理MBA學位項目使得MBA市場更加細分化。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沙振權也表示,在MBA課程的設置上,會盡量開設數量更多但課時稍短的課程,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另一方面,很多人印象中的所謂報讀MBA“寬進寬出”的現狀,在眾高校注重品牌建設的同時也正在發生著變化。“MBA的考生參加完全國統考之后,淘汰率會達到30%~40%。去年我們學院共約有800人報名,最終只錄取了280多人。”張艷梅表示。 某高校MBA的負責人也對記者談道,在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上對學生的要求很高,“我們的一位德國老師在上課時,有學員哪怕遲到了1分鐘,他這門課程就有可能會面臨不及格的危險。”如果學生某門課程考試不及格或者考試作弊,所造成的后果是畢不了業拿不到畢業證書。 國際師資和生源比重增大 2011年MBA的一大亮點就是師資和生源的國際化程度得到了提高,而MBA教育越來越追求國際公認的培養規范和人才質量標準,與國外高校的MBA教學模式越來越接近。暨南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李從東教授對記者表示,今年暨大最新推出的華商MBA項目在2011年計劃招收50名全日制學生,其中50%的生源將來自海外。張艷梅也表示,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招收的國際生源將會增多,全日制班的國際生源未來將占到40%的比例。在今年最新招收的新學員中,40人的一個班就有10人是國際學生,另外還有10名國際交換生。 在強調引進國際生源的同時,高校的MBA開始下工夫引進大量的外聘師資。從芝加哥趕來廣州與某高校MBA中心進行合作洽談的美國西北大學Clarke教授表示,他不會漢語,但非常熟悉中國文化和中國企業,講“整合營銷傳播”時善用中美兩國企業案例進行比較。 據介紹,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的外聘師資占到了總體師資的40%,并且在3~5年的時間里還將引進15~20位在國外學習工作、獲得博士學位以上的國際師資,以擴大學生的國際視野。 華南地區部分高校2011年MBA學費: 中山大學: 全日制班:兩年9萬元 非全日制班:三年9萬元 暨南大學: 委托培養兼讀制三年28000元/年 自籌經費全日制兩年38000元/年 華南理工大學: 國際MBA項目:三年7.5萬元 全日制MBA項目:兩年6.9萬元 在職MBA項目:三年6.9萬元 廣東工業大學: 1.95萬元/年(學制三年) 廣東商學院: 學費5.7萬元(脫產兩年,在職三年)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VISA大中國區總經理助力北航MBA開放日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