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 答:(1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在一定生產力狀況基礎之上的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的規律性。 (2 )政治經濟學所研究的生產關系,是人們在社會生產總過程中所形成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諸方面。經濟關系的總和,也就是社會生產關系體系。 (3 )政治經濟學的任務在于揭示經濟運行過程中的客觀經濟規律。經濟規律是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什么實現了階級性與科學性的統一? 答:(1 )政治經濟學的階級性。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的特殊性決定它和其他社會科學一樣,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對于某種特定性質的生產關系;各個階級都從本階級利益出發,采取擁護或者反對的態度,因而政治經濟學必然具有階級性。各個不同階級,都有為本階級利益服務的、性質不同的政治經濟學。 (2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既是一門代表無產階級利益和具有鮮明階級性的科學,又是一門揭示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它實現了階級性和科學性的統一。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所代表的無產階圾利益同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社會發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3.如何正確看待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 答:(1 )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本質。從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整個體系和總體內容來看,是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的,是為資本主義制度辯護的經濟理論。 (2 )對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應采取科學分析的態度。對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無論是重商主義經濟學、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庸俗經濟學,還是當代西方經濟學,都應采取科學分析的態度,批判其中的糟粕,吸取并改造其中有價值的成分,為我所用。特別是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其理論體系和根本內容是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資產階級利益服務的,但是,它在發展和管理社會化大生產,在發展市場經濟和實行政府調控,在經濟增長與發展,在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在實行與發展股份制經濟,在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方面的思想和理論,對于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和進行經濟體制改革,都具有借鑒意義。 4.什么是勞動、勞動對象及勞動資料? 答:勞動是有勞動能力和勞動經驗的人,在生產過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動。 勞動對象是人們把自己的勞動加于其上的一切東西,也就是勞動加工的對象。 勞動資料,又稱勞動手段,是人們用來影響或改變勞動對象的一切物質資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產工具。 5.什么是生產資料?什么是物質資料生產過程? 答:生產資料是生產過程中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總和、它是任何社會進行物質生產所必備的物質條件; 物質資料生產過程是人們的勞動、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勞動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結合起來,創造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所需的物質產品的過程。 6.生產力是由哪些因素構成的? 答:(1 )生產力的含義。生產力是人們生產物質資料的能力,它表示人們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關系。 (2 )構成生產力的因素。生產力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構成,還包括管理等其他因素。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產經驗、勞動技能和科學知識的勞動者,它是生產中能動的主體要素,在生產中起著最根本的作用。物的因素是指生產資料,它是生產中的客體要素,是生產必需的物質條件。在生產資料中,起著最重要作用的是生產工具,它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發展狀況的最主要標志,也是劃分經濟時期的主要標志。 7.物質資料生產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對其他一切活動起著決定性作用。 (1 )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人們要維持自己的生存、滿足物質生活的需要,就要有衣服、食物、住房等最基本的物質生活資料,這只有通過物質資料生產才能獲得。任何社會都不能停止生產;否則這個社會就不可能存在下去。 (2 )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是人類從事其他各種社會活動的先決條件,只有勞動生產率提高了,才能有更多的人和更多的時間從事其他社會活動,人類社會才能日益發展。 8.什么是生產關系和生產關系體系? 答:(1 )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也稱經濟關系,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它是各種社會關系中最基本的關系。 (2 )生產關系體系。生產關系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生產關系是指直接生產過程中結成的人和人的關系,如企業中廠長、經理、工程技術人員、工人等之間的關系。但是,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不會停止于一次或幾次過程之中,而是不斷重復和更新的再生產過程,它包括生產(直接生產過程)、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相互聯系的環節,從而使人們在社會生產總過程中形成了生產、分配、交換、消費諸方面的經濟關系。這就是生產關系體系。廣義的生產關系是指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諸關系在內的生產關系體系,它構成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9.怎樣理解生產資料所有制在生產關系中的地位? 答:(1 )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基礎。生產資料所有制指生產資料歸誰所有,是人們在占有生產資料方面形成的關系,體現著生產勞動者同生產資料的結合方式。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基礎,它從根本方面決定著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社會性質,是生產關系性質的首要標志。 (2 )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實現。生產資料所有制總是要通過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諸方面關系得到實現,而且后者對生產資料所有制具有反作用。這表現在當它們適應所有制的性質與要求時,會對生產資料所有制起鞏固和發展的作用;反之,就會對生產資料所有制起削弱和瓦解的作用。 10. 如何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 答:(1 )發揮主觀能動性來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承認經濟規律的客觀性,并不意味著人們在經濟規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只能聽憑經濟規律的擺布;相反,人們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來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 (2 )認識經濟規律。認識經濟規律就是認識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人們對經濟規律認識得越全面、越深刻,行動就越自由,就越能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在深刻認識經濟規律的基礎上,才能對客觀存在的經濟規律做出科學的表述和概括,才能自覺地熟練地加以運用。 (3 )利用經濟規律。人們認識經濟規律的目的,在于利用規律能動地改造世界。利用經濟規律是指人們在認識客觀經濟規律的基礎上,根據客觀規律的運動趨勢和要求,制定經濟工作的方針和政策,安排自己的經濟活動,從而在實踐中達到更好地實現經濟利益的目的。 |
熱門資料下載: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自學考試《高等數學(一)》復習指導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熱點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