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即將結束,又有一批高中畢業生進入全日制民辦高校,開始自學考試的旅途。大學學習與中學有何不同?用什么樣的學習方式才能適應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這都是擺在新一批90后自考生面前的問題。轉變學習方式,學會自學,應該是在校全日制自考生所要邁出的第一步。 “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這是很多學生在中學時就不斷聽到的教誨。中學學習很大一部分是跟著老師學。而“自學考試”顧名思義,自學成為學習的主要方式,同時大學學習也要求學生有極強的自主性。這兩點都意味著自考新生在學習方式上要有所轉變。 首先,應對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所需的知識量要超過以往的中學課程。面對“不見底,不封頂”的大學專業知識,學生要有自主學習的欲望。一位教授曾對他的學生說:“我不是你們的老師,你們的老師是圖書館。”一語道出了大學學習的門徑所在,即考生不能只滿足于課堂,也不能只滿足于教材。盡管全日制自考生可以在學校中接受課程輔導,但課堂上的講授不再是對知識點的全面掃蕩,而更多的只是授之以漁的點撥。雖然教材是命題依據,但仍需考生自覺進行延展性學習,才能更好更快地理解專業知識。單靠課堂,死盯教材,將無助于學生全面掌握所學專業知識,而考試時也會有捉襟見肘之感。 其次,全日制大學的自考學習時間上有很大的自由性。然而時間上的自由往往是把雙刃劍。有些考生可以在2到3年的時間里就提前完成學業,有些考生到畢業時仍沒有通過所有考試。從宏觀上講,有些課程考試院一年會安排多次考試機會,一次未通過還可以再考。然而相對寬松自由的考試時間,是對學習計劃能力的考驗,更是對計劃執行力的考驗。只有根據自身條件,自覺合理地安排長遠的學習并嚴格執行,才能保證自考整體過程的順利。從微觀來說,大學的每一天都可以說是相對自由的,不會再有老師和家長幫助安排每天的學習生活。課堂之外,學生還有豐富的課余生活。處理好學習、娛樂、休息以及社團、實習等校內外活動的關系,定能使你在大學生涯取得滿意的收獲。沒有人強迫學習,就意味著自己要鞭策自己。 因此,無論是自考還是大學學習,都要求考生具有更強的學習自覺性,這一轉變過程既是對自己負責的過程,也是從高中通向大學,再從大學通往社會所必經的修行之路。 |
熱門資料下載: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北京:2010年10月自考報名勿盲目跟風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熱點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