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行測輔導:有效規避細節判斷題的范圍陷阱

來源:文都教育發布時間:2010-08-19 14:48:52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公務員輔導咨詢

匯集公務員培訓權威機構,權威解答公務員考試相關問題

zaixuanzixun

  細節判斷題是片段閱讀各題型中最耗時、難度最大的,因為它不像主旨題或意圖推斷題那樣可以通過找關鍵句來解決,它設計的問題往往比較細碎,需要我們通讀全段材料

  在做題的時候,大家經常會發現,材料談論的是A事物或者A事物的a方面,但是考官在設置選項的時候卻成了B事物,或者是A事物的b方面,甚至是B事物的a方面。考官就是通過者擴大、縮小事物的范圍甚至偷換來迷惑大家,我們把這類陷阱稱為范圍陷阱。比如:

  材料中說“上海世博會將是探討人類城市生活的盛會;是一曲以創新和融合為主旋律的交響樂;將成為人類文明的一次精彩對話。”

  考官在設計選項的時候,可以表述為“世博會將是探討人類城市生活的盛會。”這樣設置對考試是非常危險的,考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聽到的“世博會”就是咱們的上海世博會啊?這個有錯誤么?大家一激動,就會選擇這個答案。其實,大家可以明顯發現,選項和材料表述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這個選項是錯誤的。這種方法就是利用大家的日常生活習慣,通過擴大選項的范圍而設置陷阱。

  或者考官把選項設置為“上海世博會是一曲以創新為主旋律的交響樂。”考生一看,馬上就會選出這個答案,因為原文中說了啊。但是這個選項是錯誤的,咱們一起來仔細比對材料就會發現,原文其實說了兩個方面“是一曲以創新和融合為主旋律的交響樂”,你在選擇的時候把“融合”給去掉,很顯然也是錯誤的。

  1.偷換概念與話題

  在細節推斷題的材料中往往出現多個概念或者討論多個話題,考生要正確理解文意,需要準確把握每個概念,標出所討論的話題。為了達到迷惑考生的目的,命題者常常會偷換概念和話題。下面用兩個例題來介紹一下。

  【例4】(2009年國家第58題)周莊旅游收入已經連續多年超億元大關。在蘇南,與周莊媲美的文化古鎮雖不在少數,但旅游收入卻只能望周莊而興嘆。當地的一位老人說,上世紀70年代陳逸飛畫了這里的雙橋,此畫在美國展出時獲獎并被石油大亨哈默斥巨資收藏。1979年鄧小平訪美時,哈默將此畫贈給他,并說這是中國上海附近的一個小鎮。如今,游覽江南古鎮,周莊已成為首選。

  對這段文字理解最準確的是(  )

  A。文化交流是國際交流的重要內容

  B。文化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C。旅游是城鎮經濟快速發展的突破口

  D。文化傳播可以成為城鎮發展的重要契機

  【答案】D

  【專家詳解】本題是偷換普通概念。文段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敘述了周莊旅游發展情況,第二部分分析了出現前述現象的原因:陳逸飛的畫向世界宣傳了周莊。綜合兩部分,可以得出結論:文化傳播可以成為城鎮發展的重要契機。

  需要注意的是,在其它三個選項中,B選項的干擾最大。初看起來, “文化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似乎也是成立的。但仔細閱讀文段可知,文段強調的是“文化傳播”而非“文化”本身。“在蘇南,與周莊媲美的文化古鎮雖不在少數,但旅游收入卻只能望周莊而興嘆”,并非因為其它文化古鎮沒有文化,而是因為其他文化古鎮的文化沒有傳播開來。在命制這道題時,命題者有意將“文化傳播”與“文化”的概念進行偷換。

  除了偷換普通概念,命題者還經常偷換一些特殊概念,如可能性與確定性概念,見下例。

  【例5】(2006年國家二卷第19題)最近科學考察結果表明,北冰洋歷史上曾經是一個很溫暖的地方,物種非常豐富。此外,根據對海底沉積巖層的取樣分析認為,北冰洋海底也許是一個巨大的石油儲藏地。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圍繞北冰洋周邊,從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北端到歐洲北部的大陸架,都可能有豐富的石油儲藏。

  對這段話,理解不準確的是(  )

  A。北冰洋是否有石油儲藏目前還沒有確定

  B。科學家對北冰洋的歷史狀況進行了深入分析

  C。研究表明,歐洲北部大陸架有豐富的石油儲藏

  D。北冰洋可能會成為其周邊國家關注能源的一個熱點地區

  【答案】C

  【專家詳解】文段指出“從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北端到歐洲北部的大陸架,都可能有豐富的石油儲藏”,表述的是可能性,而選項C“歐洲北部大陸架有豐富的石油儲藏”表述的是確定性,與原文不符。在本題中,C選項錯誤的原因就在于偷換了可能與確定的概念。

  【例6】濕地是重要的國土資源和自然資源,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3大生態系統。濕地具有保持水源、凈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促淤造陸、減少沙塵暴等巨大生態功能;同時也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地區之一,它保護了許多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健康的濕地生態系統,是國土生態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現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濕地是全球3大生態系統之一      B。濕地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地區之一

  C。濕地生態系統關系著國土安全      D。濕地具有多項重大的生態功能

  【答案】C

  【專家詳解】把這個題目放在這里,主要是讓大家領會C項的錯誤在何處。材料中說了“健康的濕地生態系統,是國土生態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選項C則改成了“國土安全”。 對比選項,我們能很明顯看出出題者的意圖。大家要好好揣摩,把這個例題記在心中。

  【例7】專家認為,如果汽車技術行業經過長年的研發能降低3%的油耗,就可以算是非常顯著的研究成果了;但即使是能降低3%的油耗,對實際生活中的消費者來說也不太明顯。而且汽車生產廠家在不影響加速動力性的情況下,已經在盡量省油,目前生產的汽車在節油和動力方面的效果已經達到了最佳配置比。

  根據這段話,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汽車消費者對能否節約3%的汽油不在乎

  B。目前生產的汽車已經達到了最佳的制動效果

  C。無論汽車技術怎么發展,節油效果都不會很顯著

  D。在節油和動力的最佳配置比方面再尋求突破難度很大

  【答案】D

  【專家詳解】A選項“對實際生活中的消費者來說也不太明顯”并不是說“消費者對能否節約3%的汽油不在乎”,很明顯是對范圍的偷換;B選項偷換概念,把“節油和動力方面的效果”偷換為“制動效果”;C選項明顯錯誤。D選項,由材料中的“目前生產的汽車在節油和動力方面的效果已經達到了最佳配置比”可知,既然是最佳,再尋求突破當然難度很大。

  2.無中生有

  細節推斷題需要考生對整個文段的細節都有所關注,為了考查這一點,命題者常常在錯誤選項中給出一些文段中沒有的信息,以迷惑考生。因此,考生在判斷選項信息正確與否時,應當緊扣原文,去偽存真。

  【例8】蘇軾認為,賈誼才學雖高,但不能審時度勢,以致郁郁而死,未盡其才。他還說:“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也。”從賈誼的際遇看,蘇軾說的是實情;但是,導致賈誼悲劇的原因主要是當朝統治者的錯誤。

  下列陳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

  A。蘇軾認為,識見不足是阻遏賈誼才智發揮的重要原因

  B。蘇軾沒有著眼社會環境來分析造成賈誼悲劇的本源

  C。蘇軾經歷坎坷,所以與未盡其才的賈誼同病相憐

  D。蘇軾肯定了賈誼的才學,同時指出了他性格上的弱點

  【答案】C

  【專家詳解】文段先后敘述了兩個評論,第一個是蘇軾對賈誼的評論,第二個是文段作者對蘇軾上述評論的評論。兩個評論都沒有論及蘇軾自身的情況,也沒有體現出蘇軾對賈誼的“同病相憐”,因而C選項屬于無中生有。

  為了避免被無中生有的信息所迷惑,考生在做細節推斷題時,首先應該對整個文段有個較全面的了解,然后判斷每個選項所給的信息是否屬實。如果沒有把握,則需要將選項所給信息與原文比較,仔細加以鑒別。

  3.以偏概全

  細節推斷題的文段通常包含多種信息,在概括這些信息時需要全面完整。命題者常常命制一些以偏概全的選項。有意思的是,這些干擾選項常常會出現“都”這一詞語。因此,考生對包含“都”或其近義詞的選項應該格外注意,分析該選項是否屬于以偏概全。

  【例9】大袋鼠是一種奇特的動物。它們平時在原野、灌木叢和森林地帶活動,靠吃草為生。它們過群居生活,但沒有固定的集群,常因尋找水源和食物而匯集成一個較大的群體。老鷹、蟒蛇和人們都要捕捉袋鼠,然而對袋鼠來說最大的危害莫過于干旱,幼小的袋鼠會死亡,母大袋鼠會停止孕育。

  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有的大袋鼠單獨行動

  B。大袋鼠常聚集在一起尋找水和食物

  C。威脅大袋鼠最嚴重的是人們的捕捉

  D。遇到干旱,袋鼠都會死亡

  【答案】B

  【專家詳解】A選項文段中“常因尋找水源和食物而匯集成一個較大的群體”表明了“大袋鼠常聚集在一起尋找水和食物”。“有的大袋鼠單獨行動”與文章中“它們過群居生活”矛盾,故不選。C選項“威脅大袋鼠最嚴重的是人們的捕捉”與文中“對袋鼠來說最大的危害莫過于干旱”矛盾,不選。D選項屬于典型的以偏概全,非常值得關注。文中已表明,遇到干旱,“幼小的袋鼠會死亡,母大袋鼠會停止孕育”,而D項認為袋鼠都會死亡,沒有考慮母大袋鼠的情況,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

  4.張冠李戴

  片段閱讀中材料所給的多個信息,常常會涉及多個主體。此時需要考生將各個信息與其相應的主體相對應,對號入座。在設置干擾項時,命題者常將信息與主體之間對應關系擾亂,誘導考生犯張冠李戴的錯誤。

  【例10】我國是桂花的故鄉,西南、中南地區是它的原產地。現在各地都有種植。在中國戰國時代,屈原的《九歌》中就曾多次出現“桂舟”、“桂酒”等詞,這是最早以桂入詩的例子。陜西省勉縣城南定軍山武侯墓前有兩株桂花,相傳栽種于漢代,已有1700多年歷史,人們稱它們為“漢桂”。

  從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知道的是(  )

  A。我國栽種桂花已有1700多年歷史

  B。桂花多在我國西南、中南地區種植

  C。“漢桂”是最早入詩的桂樹

  D。《九歌》是我國最早的詩詞

  【答案】B

  【專家詳解】根據原文可知,“已有1700多年歷史”的是武侯墓前的兩株桂花,而非我國種植桂花的歷史,故A項不選。最早入詩的是《九歌》中的“桂舟”、“桂酒”等詞,而非“漢桂”,故C項不選。A項、C項都犯了張冠李戴的錯誤。

  本文并未提及“我國最早詩詞”,而根據常識可知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與《九歌》無關,故D項不選。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原文中“西南、中南地區是它的原產地,現在各地都有種植”的信息,是否能直接得出“桂花多在我國西南、中南地區種植”的結論,值得商榷。但相對于其他三個選項,這個選項最接近原文意思,故選B項。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全方位公考復習攻略

更多>>

公考交流

進入論壇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综合天堂婷婷六月丁香 | 欧美黑人猛男在线 |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一区 | 中文字幕永久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 | 日日夜夜一区二区一区二区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