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心理學筆記講義——研究對象及研究任務
來源:網絡 發布時間:2010-08-16
(1)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研究個體心理發展規律和各年齡階段心理特征的科學。
廣義發展心理學;
狹義發展心理學;
兒童心理學是最核心部分。
(2)發展心理學的研究任務
一、描述兒童發展的普遍行為模式
行為模式是指個體在成長(或解決問題的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現實的心理發展水平,它既包括外顯的行為特質,也包含內隱的心理特征。
真正的心理發展模式應該具有普遍意義,即能反映生活在各種社會文化背景下兒童共同具有的發展過程。兒童的動作發展模式、語言獲得模式、皮亞杰所描述的兒童思維發展階段等,都是兒童心理發展的普遍模式。
二、解釋和測量個別差異
盡管心理發展遵循相同的模式,必須注意到發展的個體差異是巨大的:不僅發展的速度、最終達到的水平各不相同,各種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也不相同。
氣質特征、智力、個性等方面差異
兒童個體間的差異如何造成?這些差異怎樣才能得到準確的評估?如何科學地解釋兒童彼此之間的個體差異?
例:小虎,不滿9周歲,但已經上小學五年級了。1歲半起就非常喜歡識漢字、認圖形,從1數到100時才23個月。3歲時,自己就會讀小人書了。幼兒園小班沒呆多久就去了大班。在大班同樣沒過多長時間就隨同班的孩子一起進了小學,當時只有5周歲。教過他的老師都說孩子特聰明,學習成績也好,已經跳過兩次級了。最近,班主任老師還建議讓他提前去讀中學。
小虎智力測驗的結果表明:
知識面很寬,顯示出對外在世界的廣泛興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對數字及語詞都甚為敏感,接受能力強,計算反應快而準,語言理解深刻且表達豐富;在需要動手操作的智力測驗項目上反應平平,有些方面不如一般兒童。
綜合言語與操作兩方面的評價,他的智商水平是中上。
孩子性格評估的結果顯示,他比較緘默孤獨,易出現情緒反復,較任性散漫,難與大集體同步,只有在壓力之下,才會對自己有所約束,同時他還有一定的緊張焦慮感。
三、揭示兒童心理發展的原因和機制。
對心理發展原因和機制的揭示,不僅有助于我們構建有關心理發展的理論體系,更好地遵循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也使我們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培養與干預具有了科學的依據。
皮亞杰對兒童思維發展機制的揭示就大大豐富了我們對兒童思維過程的認識。他所描述的兒童思維發展階段依據的是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思維的機制在本質上是有差別的。如感知動作階段的兒童,思維離不開動作的參與,動作是思維的來源與過程;前運算階段的兒童,思維從動作思維向具體形像思維轉化;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思維具備了運算的性質,但運算的對像只停留在具體的對像上;形式運算階段兒童思維的機制就是可擺脫具體的事物而進行抽像的運演。
對兒童語言獲得而言,爭論的焦點在于,為什么兒童能在出生后的短短三、四年內,就能基本上掌握并運用本民族的語言?母語不同,語言環境不同,為什么兒童語言發展會經歷如此相似的歷程?圍繞這些焦點問題,有人提出存在先天的語言獲得機制,也有人模仿在兒童語言獲得中的巨大作用。
四、探究不同的外在環境對心理發展的影響。
遺傳的作用在孩子出生時就已經充分體現了,環境則在兒童成長過程中不斷地施加影響。兒童生活的環境各種各樣,這些環境因素也被視為兒童行為的生態圈。在這些生態環境中,兒童接觸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幾個因素分別是家庭、學校和社區。在兒童成長的不同階段,這些生態環境對他的影響是不同的。
就家庭而言,父母的養育方式、文化水平與職業狀況、父母個性、親子關系的質量、家庭類型(完整家庭還是單親家庭)、家庭的物質生活條件等是對兒童發展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學校中的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班級凝聚力、教師的教學與管理方式等,對不同的兒童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在社區環境方面,鄰里關系、社區文化娛樂設施、社區社會支持體系等是較為重要的環境變量。
就目前而言,普遍得到關心的環境因素通常涉及獨生子女家庭的環境影響因素、寄宿制對兒童心理成長的影響、網絡化社會這種全新的環境因素對不同年齡個體心理發展的影響等。
五、提出幫助與指導兒童發展的具體方法。
描述兒童心理發展的模式,測量和解釋發展的個別差異,揭示兒童心理發展的原因和機制,以及探究不同的外在環境對心理發展的影響,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兒童順利地度過每個發展階段,幫助兒童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困難或暫時的障礙。
例如,通過對兒童早期依戀現象的探討,可以提出有助于兒童形成安全依戀的有效方法。通過對學齡初期兒童認知與行為特點的探討,可以提出培養兒童注意力集中、行為自我控制的有效手段,從而減少兒童的多動行為。
通過與普通心理學的比較可以發現,普通心理學是從一個“橫切面”上研究正常成人的各種心理現象,而兒童發展心理學則是從“縱剖面”上來研究不同年齡階段個體心理發展的序列特征,并追溯心理發展的本質和影響因素,因此這兩者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
從兒童發展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內容上來分析,不難看出它處于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交叉面上,其研究的結果既能深化我們對心理發展相關問題的認識,也有助于我們解決兒童心理成長過程中的實際問題。
六、新近的研究趨向
從對心理現象的描述和測量轉向對因果關系的揭示;
從研究單一的心理機能轉向對兒童整體發展的研究;
早期發展和早期教育研究占據重要地位;
研究過程和資料分析過程中,大量現代化儀器設備的應用;
研究中的生態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