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現代城市規劃思想的演變 1)《雅典憲章》1933 思想基礎:奠基于物質空間決定論的基礎上,認為通過物質空間變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環境,則可自動解決城市中的社會、經濟、政治問題,促進城市的發展和進步。核心內容:提出功能分區,認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動。它依據城市活動對城市土地使用進行劃分,突破了過去追求圖面效果和空間氣氛的局限,引導規劃向科學的方向發展。功能分區及其之間的機械聯系-從對城市整體的分析入手,對城市活動進行分解,在揭示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改進建議,將各個部分結合在一起復原成為一個完整的城市。城市規劃的基本任務-制定規劃方案,建立各功能分區在終極狀態下的平衡狀態,將城市看成了一種產品的創造,物質空間規劃成為城市建設的藍圖。 2)《馬丘比丘憲章》1977 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并將之視為城市規劃的基本任務。城市是一個動態系統,必須把城市看作為在連續發展與變化的過程中的一個結構體系,不應當把城市當作一系列的組成部分拼在一起考慮,而必須努力去創造一個綜合的、多功能的環境。區域和城市規劃是個動態過程,不僅要包括規劃的制定而且也要包括規劃的實施,城市規劃成為一個不斷模擬、實踐、反饋、重新模擬的循環過程。強調規劃的公眾參與-理論基礎是戴衛多夫20世紀60年代“規劃的選擇理論”和“倡導性規劃”-基本意義在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體具有不同的價值觀,規劃師要表達不同的價值判斷并為不同的利益團體提供技術幫助。 3)兩個憲章之間的有關變化雅典憲章的主導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組成部分;馬丘比丘憲章的目標是將這些部分重新有機統一起來,強調他們之間的相互依賴性和關聯性。雅典憲章的思想基石是機械主義和物質空間決定論;馬丘比丘憲章宣揚社會文化論,認為物質空間只是影響城市生活的一項變量,并不能起決定性作用,而起決定性作用的應該是城市中各人類群體的文化、社會交往模式和政治結構。雅典憲章將城市規劃視作終極狀態描述,馬丘比丘憲章更強調城市規劃的過程性和動態性。 |
課程名稱 | 精講班 | 考題預測班 | 在線報名 | ||||
課時 | 學費 | 試聽 | 課時 | 學費 | 試聽 | ||
《城市規劃原理》 | 28 | ¥200 | 試聽 | 10 | ¥100 | 試聽 | ![]() |
《城市規劃相關知識》 | 40 | ¥200 | 試聽 | 10 | ¥100 | 試聽 | ![]() |
《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 | 40 | ¥200 | 試聽 | 10 | ¥100 | 試聽 | ![]() |
《城市規劃實務》 | 40 | ¥200 | 試聽 | 10 | ¥100 | 試聽 | ![]() |
城市規劃師考試輔導優惠套餐方案: |
城市規劃師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城市規劃師《規劃原理》考試要點(3)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