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對重要的生態環境因素進行管理 生態環境管理應根據生態因素的重要性級別確定管理重點和管理力度。一般來說,在具體的建設項目中,應該主、次分明,對重要的生態因素進行管理,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更忌“揀了芝麻丟了西瓜”。事實上,生態影響的識別與重要性評價在環評的早期階段就已完成。重要的是在制訂詳細的生態管理措施之前,必須以極慎重的態度回顧前面的識別與評價的程序、方法和結果,以確定哪些重要因素需要在今后的管理中加以特別的注意,還應及時識別與評價在運行過程中出現的以前沒有考慮到的生態環境因素。 重要生態因素包括影響因素和對象因素。列為管理對象的重要生態因素應至少具有以下特征之一: (1)有重要或廣泛影響的因素。 (2)具有長期影響的生態因素,如果這些影響是累積性的則更應受到重視。 (3)影響是不可逆轉的或難以恢復的。 (4)影響對象是受媒體和公眾關注的或是非常敏感的,例如歷史文化遺產和名木古樹等。 影響因素的識別是對作用主體(開發建設項目)的識別,識別方法可采用慣用的“工藝分析法”,對主要工程和全部輔助工程進行分析。在項目實施的時間順序應包括施工期和運行期,有的項目甚至還包括設計期(如選址)和“死亡期”(如礦山關閉后)的影響識別。列出施工和運行期發生的占用土地、移民、運輸、景觀變化以及所產生的污水、廢氣、廢渣、噪聲等。影響對象的識別是對受體(生態環境)的識別,識別的內容包括對生態系統組成要素的影響,如生態系統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影響;對區域主要生態問題的影響,如水土流失、沙漠化、各種自然災害等;敏感目標,如水源地、水源涵養林、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珍稀瀕危物種、特殊生境、脆弱生態系統等;特別的生態保護目標如文物古跡、自然遺跡、特產地和其他有特別紀念意義或科學價值的地方。通過對生態因素的識別以及對這些因素的發生方式、作用時間、作用形式(直接的或間接的)的分析,依據影響對象的特點,判斷影響的性質和影響的程度,影響的性質可能是正影響,也可能是負影響;是可逆的,抑或是不可逆的;是長期的或是短期的;是累積性的或是非累積性的。影響的程度可依據范圍大小、時間長短、劇烈程度以及受體的敏感性判斷。 判斷直接的、明顯的生態因素比較容易。但是,要判斷一些間接的、潛在的生態因素往往比較困難。例如采礦活動導致的地下水位變化可能會影響離礦山一定距離的濕地生態系統,并且受影響的濕地生態環境的變化可能是緩慢的或在短期內難以直接觀測的。是否把這片濕地列為重要生態因素(對象因素)進行管理,關鍵在于是否能夠識別并對其重要性進行評價。 |
環境影響評價師輔導科目 |
主講老師 |
精講班 |
考題預測班 |
報名 |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
周建勛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 | 馮老師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師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