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31.問:我認為三槽式氧化溝側溝排泥有它的優點,但同時又由它的致命缺點,即像SBR工藝一樣會形成排泥漏斗,造成初期排泥的濃度高而后期排泥的濃度非常低。從而造成對后續的污泥處理工藝的不利,而且造成控制系統復雜,要借助不可靠的儀表或增加工人的勞動強度來完成。 答:這是完全可避免的,邊溝排泥并不是任何時間都可排的,如果在A階段從曝氣邊溝排泥也不可能出現這情況。污泥沉降性能好的也不一定要則溝排泥,應該根據各裝置的具體情況來定,至于運行管理要方便,當然要有可靠的控制系統,目前的控制系統應該算是簡單、成熟的,當然自控系統出問題,用人工控制是很不方便,這也是三槽式氧化溝的弱點之一。 32.問:三槽式氧化溝是如何交替排泥的?是實測曝氣池污泥濃度進行切換還是根據進水濃度預測切換? 答:可在A、D的起始階段從曝氣側溝排泥,此時曝氣溝內的污泥濃度也較高,在排泥過程中,一部分被污泥吸附的物質可隨污泥一起排出,也可減輕此后反應該階段的處理負荷,總之,排泥方式和排泥時間需根據運行周期的時間、污泥沉降性能等綜合考慮,不能一成不變,交替排泥模式需由單獨的控制系統來控制,現有三槽式氧化溝的控制程序無法滿足這方面要求的。 33.問:三槽式氧化溝運行模式如何編程?如何確定各階段的運行時間? 34.問:我單位采用卡魯塞爾氧化溝2000型工藝的城市污水處理廠,規模8萬噸/天。運行中NH3-N去除不理想,2月份進水NH3-N平均為32.35mg/L,出水為25.99mg/L,是否提高好氧區的DO值,就能降低NH3-N值? 35.問:卡魯塞爾氧化溝的水力設計目前在國內還是一個尚未充分探討的課題。我想主要原因是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如機械設備(特別是表曝機)的機械和水力性能(如曝氣葉輪形狀、轉速、浸沒深度等)及其運轉中輸入水中的能量(該能量在充氧、推動和攪拌上還存在著一個分配關系);還有氧化溝具體的布置形式和溝體設計如渠長、寬和水深、導流墻的位置、形狀、是否偏心設置等。 將所有這些因素(可能還有上面沒有提到的)綜合起來,才能得出卡魯塞爾氧化溝中的具體水流形態和有關參數(如流線、湍流程度、斷面流速分布及平均流速等)。由于此問題非常復雜,不知對卡魯塞爾水力設計方面有何建議? 36.問:能否告知三溝式氧化溝運行管理中的注意事項以及他的局限性。 37.問:我公司污水處理站已經運行了近六年,近兩個月發生的污泥膨脹一直無法有效的控制,工藝為ICEAS,沉降比為600到900多,但是絲狀菌一般,曝氣時間一般根據水中溶解氧量來控制,達到5.0到5.6停止曝氣;我公司的主要污染物為乙醇,時常會造成瞬時沖擊,請給予意見? 38.問:我廠有兩條卡魯塞爾氧化溝,設計日處理量8萬噸,現在只運行了一組系統,日處理量4萬噸,年后將啟用第二組系統,用一號系統的污泥對二號系統進行污泥培養,請說說具體如何操作? 39.問:請從實用性角度談談對污水處理行業的自控技術的看法,比如說是卡魯塞爾工藝呢? 40.問:我們現在是檢測2個池,1號是有種泥接種的,但是1個月下來鏡檢時只發現大量草履蟲,發現鐘蟲的幾率基本沒有,最多再加上幾條線形蟲;我們2號是沒加種泥,然后進水曝氣,一個月后鏡檢時發現了大量鐘蟲和一些草履蟲等其他細菌,但是2個池的污泥含量都很少,請問現在怎么培養1號池的細菌,怎么增加污泥含量?還有就是曝氣池里的溶解氧很高,一般都再9-11之間,6以下的很少,難得出現幾次,我們鼓風機已經時開的最小了,而2號池的溶解氧更高,一般都在10-12之間。 |
環境影響評價師輔導科目 |
主講老師 |
精講班 |
考題預測班 |
報名 |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
周建勛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 | 馮老師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師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韓志霞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環境影響評價師污水處理技術基本知識答疑(3) |
|
閱讀下一篇:環境影響評價師污水處理技術基本知識答疑(5) |
|
|
報考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