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2)實測統計代表值的獲取 ①極值法,適用于某水質因于監測數據量少,水質濃度變化大的情況。 ②均值法,適用于某水質因子監測數據量多.水質濃度變化較小的情況。 ③內梅羅法,適用于某水質因子有一定的監測數據量,水質濃度變幅較大的情況。 式中c——某水質監測因子的內梅羅值,mg/L; C極—一某水質監測因子的實測極值,mg/L; C均——某水質監測因子的算術平均值,mg/L; 1.某水域及此監測CODCr的濃度為:16.9mg/L 、 19.8 mg/L、 17.9 mg/L 、 21.5 mg/L 、 14.2 mg/L,用內梅羅法計算CODC統計濃度值() 解析:5個樣本的平均值是18.06,實測極值是21.5,則: =[(21.52+18.062)/2]1/2=19.9mg/L 2. 某水域及此監測溶解氧的濃度為:5.6mg/L 、 6.1 mg/L、 4.5 mg/L 、 4.8 mg/L 、 5.8mg/L,用內梅羅法計算溶解氧的統計濃度值() 解析:5個樣本的平均值為5.36,實測值為4.5,(注:對溶解氧來說不能去最大值,因為溶解氧的值越大表示水質越好),則: =[(5.362+4.52)/2]1/2=4.95mg/L 3.某Ⅲ類水域BOD5實測濃度代表值是4mg/L, Ⅲ類水域的標準值是4 mg/L,該水質因子是否達標。 解析:記住一句活,誰知參數的標準指數>1,表明該水質參數超過了規定的水質標準,即超標。該題4=4,沒有超過,所以達標。 二、地下水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一)地下水的基礎知識 1.包氣帶和非飽和帶 地表以下一定深度,巖石中的空隙被重力水所充滿,形成地下水面。地面以下、潛水面以上與大氣相通的地帶稱為包氣帶。地下水面以下稱為飽水帶。包氣帶自上而下可分為土壤水帶、中間帶和毛細水帶。 2.地下水的定義和分類 廣義的地下水是指賦存于地面以下巖石空隙中的水,狹義的地下水是指賦存于飽水帶巖石空隙中的水。 地下水按其物理學性質可分為毛細水和重力水。根據含水介質可分為空隙水、裂隙水和巖溶水。根據埋藏條件可分為包氣帶水、潛水和承壓水。 3.含水層、隔水層與弱透水層 由于各類巖石的水力性質不同,可將各類巖石層劃分為含水層、含水巖、隔水層和弱透水層。 |
環境影響評價師輔導科目 |
主講老師 |
精講班 |
考題預測班 |
報名 |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
周建勛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 | 馮老師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師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韓志霞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環評師技術方法考試輔導(17) |
|
閱讀下一篇:2010年環評師技術方法考試輔導(19) |
|
|
報考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