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項目選址(熟悉)
新建項目在已進行的建設規模、生產工藝及其投人物料等基本研究之后,就應為項目選擇合適的建廠地區和場(廠)址。
重大項目應當從比較廣泛的范圍內選擇幾個建廠地區,并在一個地區內詳細調研幾個可供選擇的場(廠)址,進行綜合比選。
初步可行性研究(或項目建議書)階段,應組織多專業聯合工作組,對多場(廠)址進行調研和分析,形成專題報告,提出場(廠)址的預選意見。
例題:( )階段,應組織多專業聯合工作組,對多場(廠)址進行調研和分析,形成專題報告,提出場(廠)址的預選意見。
A、投資機會研究
B、項目建議書
C、初步可行性研究
D、可行性研究
E、項目評估研究
答案:B、C
分析:初步可行性研究(或項目建議書)階段,應組織多專業聯合工作組,對多場(廠)址進行調研和分析,形成專題報告,提出場(廠)址的預選意見。
可行性研究階段,應對各項建設條件逐一落實,深化選址的技術經濟分析,并提出場(廠)址推薦意見。
例題:( ),應對各項建設條件逐一落實,深化選址的技術經濟分析,并提出場(廠)址推薦意見。
A、投資機會研究階段
B、初步可行性研究階段
C、可行性研究階段
D、項目評估階段
答案:C
分析:可行性研究階段,應對各項建設條件逐一落實,深化選址的技術經濟分析,并提出場(廠)址推薦意見。
一、項目選址應考慮的因素
有的項目因業主單位已預先確定地址,從而使選址問題變得簡單。對多數大型項目而言,選址涉及因素較多,面臨的問題比較復雜,需要由多專業工作組進行專題研究。
(一)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
自然資源包括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海洋資源、氣象資源等。某些大中型建設項目選址主要受某種或幾種資源賦存狀況的影響。許多項目本身并不直接使用礦產資源,也要了解占地的礦產資源狀況。因為非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批準,不得覆蓋重要礦床。用水量大的項目選址取決于水源的開發條件、水量、水質以及可能對地區生態環境的影響。
自然條件包括地形、地貌及占地面積、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等。
有些項目本身并無對環境的不利影響,但對環境影響的結果甚為敏感。
例題:不屬于項目選址中自然條件方面應考慮因素的是( )
A、要避開高壓輸電線路,不壓城市地下管線。
B、力求平坦且略有坡度
C、地耐力要滿足所建設項目的要求
D、地下建筑物、構筑物、工程管線較多的項目應盡量選在地下水位較低的地段
答案:A
分析:A為項目選址的基本要求。
(二)經濟技術因素
經濟技術因素包括擬選地的經濟實力、協作條件、基礎設施、技術水平、市場潛力、人口素質與數量等。它們是工業化的結果,又反過來對工業發展與項目選址產生影響。
例題:不屬于經濟技術因素的是( )
A、基礎設施
B、人口數量
C、開發戰略和鼓勵、限制、禁止政策等
D、市場潛力
答案:C
分析:C屬于社會、政治因素和管理機構素質。
(三)運輸和地理位置因素
運費是生產成本的重要部分。選址要在原料、燃料、產品銷售地的關系中綜合研究,尋求最小運費點。地理位置因素是指建設項目擬選地點與資源產地、經濟發達地區、水陸交通干線及港口、大中城市、消費市場等的空間關系。有利的地理位置往往有好的經濟協作條件,能方便地獲得原料、燃料、技術和信息。
例題:運費是生產成本的重要部分。選址要在幾種因素的影響下,尋求最小運費點。下列選擇中,不屬于此種因素的是( )
A、原料
B、燃料
C、產品銷售地
D、生產設備的生產位置
答案:D
分析:運費是生產成本的重要部分。選址要在原料、燃料、產品銷售地的關系中綜合研究,尋求最小運費點。
(四)社會、政治因素和管理機構素質
例題:項目選址應考慮的因素有( )
A、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
B、社會、政治因素和管理機構素質
C、當地的氣候條件
D、經濟技術因素
E、運輸和地理位置因素
答案:A、B、D、E
分析:項目選址應考慮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二)經濟技術因素
(三)運輸和地理位置因素
(四)社會、政治因素和管理機構素質
二、項目選址的原則和要求
(一)項目選址的基本原則
(1)符合規劃要求。
(2)滿足項目要求。
(3)節約和效益的原則。
(4)安全的原則。
(5)實事求是的原則,對多個場(廠)址調查研究,進行科學分析和比選。
(6)節約項目用地,盡量不占或少占農田。
(7)注意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