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教師資格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四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09-10-15

三.填空題
1.教育制度的發展經歷了從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過程。
2.古代學校教育中作為教育內容的“六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
3.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并認為應以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的教育家是赫爾巴特。
4.國家用法律形式規定的,對一定年齡兒童免費實施的一定年限的學校教育,稱為義務教育。
5.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教育再生產勞動力和科學知識。
6.教育目的有三個層次,即國家的教育目的、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和教師的教學目標。
7.根據《兒童權利公約》,學生是權利的主體,享有法律規定的各項社會權利。
8.《學記》中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揭示教學的啟發性原則。
9.備課的內容包括鉆研教材、了解學生和制定教學進度計劃。
10.現代班級管理強調以為核心,建立一套能夠持久地激發學生生動性、積極性的管理機制。

四.辨析題(辨析正誤,并簡述理由)
1.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因此,教育沒有自己的獨立性。
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有制約作用,決定著教育的領導者,受教育者的權利,決定著教育目標,但盡管政治經濟制度對學校的教育有著巨大的影響和制約,但并不意味著學?梢院鲆曌约旱霓k學規律,更不是說學校要放棄學校教育任務直接為政治經濟服務,參加具體的政治運動,執行具體的政治任務。教育是相對獨立于政治經濟制度以。
2.學生由于知識等方面缺乏,具有天然的向師性和天教師的依賴性,因此是被動的教育對象。
學生由于知識較少,經驗貧乏,獨立能力不強,所以具有依賴性和向師性,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并不是對教師的完全盲從,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具有不同特殊素質的人。
3.教學過程不同于科學探索的認識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
教學過程是一個認識過程,也是認識的一種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學生個體的認識,是由教師領導未成熟的主體通過學習知識去間接認識世界。學生的認識特殊性表現在:認識的間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及有領導的認識。

糾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教師資格考試輔導資料

教師資格考試輔導課程報名入口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sss无整片在线播放 | 日本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 婷婷射亚洲娱乐中文网 | 久久久综合色88一本到鬼色 | 制服中文字幕资源第十页 | 午夜国产亚州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