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教師資格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四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09-10-15

一.名詞解釋
1.狹義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學校教育工作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所期望的方向變化的活動。
2.廣義教育目的是指人們對于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們希望受教育者通過教育在身心諸方面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或者產生怎樣的結果。
3.學校課程,即各級各類學校為了實現培養目標而規定的學習科目及其進程的總和。包括以下具體含義:
(1)是某級某類學校所要進行的全部教育內容的總和。
(2)不僅包括各門學科的課內教學,還包括課外活動、家庭作業和社會實踐等活動。
(3)不僅規定各門學科的目的、內容、及要求,而且規定了各門學科的安排順序、課程分配、學年編制和學周的安排。
4.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教學組織形式主要研究教師是如何把學生組織起來進行教學活動、如何分配教學時間、如何利用教學空間等問題。在教學活動中,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過程的實施、教學方法的運用、課程的開設等,都必須憑借和運用一定的組織形式來落實。
5.班級的目標管理班級管理目標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和條件下,對培養什么樣的班集體的預定,即班集體發展的具體規格。制定班級管理目標是成功管理班級的開端,也是班級目標管理成敗的關鍵。目標越明確、恰當,管理就越有方向和動力;反之,班級管理就帶有盲目性,工作會陷于紊亂。

二.選擇題
1.歐洲奴隸社會中,斯巴達教育特別重視(文化知識教育、藝術教育、讀寫算教育、軍事體操教育)
2.制度化教育出現的教育標志是(人類教育的產生、古代學校的出現、近代學校體系的形成、終身教育的實現)
3.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著(教育的領導權、受教育的權利、教育目的的性質、教育結構的變化)
4.強調人的身心發展的動因是人自身的內在需要,身心的發展是人的潛能的完善,這種理論是(內發論、外鑠論、成熟論、多因素相互作用論)
5.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人的身心發展規律、人的自然發展學說、馬克思主義人的本質觀、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6.師生關系在社會道德方面是(授受關系、指導和被指導關系、相互促進關系、相互制約關系)
7.培養學生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須的讀寫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養的教程是(基礎型課程、發展型課程、知識性課程、工具性課程)
8.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引起學習動力、領會知識、鞏固知識、運用知識)
9.近代隨著大工業生產所產生的教學組織形式是(個別教學、班級授課制、分組教學、班級教學)
10.德育過程的基礎是(掌握知識、激發情感、道德內化、活動和交往)

糾錯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教師資格考試輔導資料

教師資格考試輔導課程報名入口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本免费一级一区二区三区 | 自拍偷拍视频一区二区 | 熟女作爱一区二区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4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