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09年國考行測言語理解考點串講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09-09-1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6.轉折關系
即一個分句敘述一個事實,但另一個分句沒有順著這個事實得出結論,而是說出了一個相反或部分相反的事實。所用的關聯詞語如“雖然……但是……”“……然而……”“……不過……”“……否則……”等。
7.條件關系
即一個分句表示條件,另外一個分句表示在該條件下出現的結果。所用的關聯詞語有“除非……才……”“只有……才……”“無論……都/也……”等。
8.假設關系
即一個分句提出一種假設,而另外一個分句則表明在該假設下會出現的結果。常常使用的關聯詞語如“如果……就……”“要是……就……”“若是……便……”等。
9.讓步關系
讓步關系指的是前一個分句承認某種事實,作出讓步,但是另一個分句從相反的方向說出正面的意思。一般來說,前一個分句所用的關聯詞語有“盡管”“即使”“固然”等,后一個分句所用的關聯詞語有“也”“都”等。
10.取舍關系
即兩個分句表示不同的事物,說話者決定取其中之一,而舍棄另一個。所用的關聯詞語主要有“與其……不如……”和“寧可……也不……”前者表示所取在后,所棄在前,而后者正好相反,表示所取在前,所棄在后。
11.目的關系
即一個分句表示目的,而另一個分句表示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而采取的行動。一般所用的關聯詞語有前一個分句的“為”“為了”,和后一個分句的“免得”“以免”“以便”等。
【解題技巧】
1.把握詞性
虛詞的詞性不同,其語法特點和語法功能也不同,我們只有把握了詞性,才能做到準確使用。如:人們在異國他鄉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棄自己原有的文明,首先放棄也最難放棄的就是母語。(必須/必需)
“必須”是副詞,表示“一定要”;作狀語,后面跟動詞或動詞性短語。“必需”多作動詞使用,表示“一定要有”、“不可缺少”,可作謂語或定語。這里句子后面有動詞“放棄”,填入的詞語是狀語成分,顯然應當用“必須”。
2.分清差別
對于表達功能相近的一些近義虛詞,要辨析出它們的異同點,明確它們意義和用法的差別,然后依據具體的語境作出選擇。如:當浮力大于物體所受的重力時,物體上浮,物體下沉。(反之/否則)
“反之”和“否則”都引出對立的另一面,但“反之”是與之前所述完全相反,是中性詞;“否則”是與之前所述內容不同,含貶義,多用于不好的結果。句子所說的是一種物理現象,應當選用“反之”。
3.注意搭配
有些虛詞需要與實詞或者其他虛詞搭配使用,搭配有一定規矩,有的已形成固定格式,不能隨意更改。否則就違背了語言習慣,影響語意表達。如:老百姓說得好,常年無災情,不可一日不防備。(寧可/寧愿)
此題要求在“寧可”、“寧愿”兩個詞語中選擇,作為表示取舍關系的關聯詞搭配是“寧可……不可”或“寧愿……不愿”。后面的句子用的是“不可”,從關聯詞搭配的習慣來看,這里應當選擇“寧可”。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