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公務員行測邏輯推理:矛盾關系題解題方法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2-12-1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通過對邏輯推理題的研究發現,其實對于直言命題來說,存在著矛盾關系、反對關系等,通過了解這些關系的特點,可以在解答過程中找到捷徑,大大節省做題時間,提高做題效率。
首先對于矛盾關系來說,具有矛盾關系的兩個命題之間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真就是說當其中一個命題真時,另一個命題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說當其中一個命題假時,另一個命題必真。
比如說“所有同學考試都及格了”和“有些同學考試不及格”之間、“小王在家”和“小王不在家”之間以及“所有同學考試都不及格”和“有些同學考試及格了”之間都是矛盾關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下面我們就以這道題為例來分析解答這類題目的解題思路。
【例1】某珠寶店被盜賊竊走價值10000美元的鉆石,經調查,作案者肯定是甲乙丙丁四個中的一個,于是,讓這四人作為重大嫌疑對象接受審訊,這四個人的供詞分別為:
甲:不是我作的案
乙:丁就是罪犯
丙:乙是盜竊鉆石的罪犯
丁:乙是有意誣陷我;
現在假定四個人當中只有一個人說了真話。那么請問罪犯是誰?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法:丙與丁的話是矛盾關系,則必有一真必有一假,而四人中只有一人說了真話,則可以確定的是甲和乙說的都是假話,可以推出甲是罪犯,丁不是罪犯。因此可很快的得出答案選A,即甲是罪犯。
對于矛盾關系的總體解題思路是,首先要發現矛盾,然后避開矛盾,最后從矛盾之外尋找答案,由上面的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到,首先發現矛盾,即丙與丁是矛盾關系;然后避開矛盾,即由矛盾的性質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可知,則丙和丁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最后從矛盾外尋找答案,則由四人中只有一句真話可知丙和丁這對矛盾關系以外的甲和乙說的都是假話,則可得到答案。許多同學在做這類題時,往往會陷入矛盾之中,即發現丙和丁是矛盾關系以后,就開始假設丙是真話而丁是假話,如果符合題意就得到答案,不符合則要重新假設,即假設丙是假話而丁是真話,這樣雖然也能得到正確答案,但是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勢必會浪費時間,而國家公務員考試講究的就是做題速度,只有速度提高了,才有可能拿到高分。
【例2】甲、乙、丙、丁四位同學中有一位同學為地震災區捐款500元,當老師詢問時,他們分別這樣回答:
甲:這500元不是我捐的;
乙:這500元是丁捐的;
丙:這500元是乙捐的;
丁:這500元不是我捐的
這四個人中只有一個人說了真話,由此可見這500元是誰捐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根據以上解題思路,由題目可知乙和丁的話是矛盾關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則甲和丙是說的都是假話,故很容易得出答案即捐款的是甲同學。
這就是充分運用了直言命題間真假對當關系中的矛盾關系的特點來解題的,另外直言命題之間除了矛盾關系外還存在反對關系、下反對關系、從屬關系等,但矛盾關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關系,其他的在解題過程中也會遇到,但只要抓住其主要特點來尋找解題思路就可以了。
套餐名稱 | 基礎 | 提高 | 沖刺 | 課時 | 優惠價 | 購買 | |||
---|---|---|---|---|---|---|---|---|---|
高分技巧 | 真題詳解 | 80分申論批改 | 沖刺預測 | 密卷 | |||||
名師模塊班(加強版) | 名師模塊班-加強版 | √ | √ | √ | √ | 284 | ¥5590 | 購買 | |
名師模塊班(標準版)A | 名師模塊班-標準版 | √ | √ | √ | √ | √ | 176 | ¥4190 | 購買 |
名師模塊班(標準版)B | 名師模塊班-標準版 | √ | √ | 134 | ¥3190 | 購買 | |||
高分速成系統提升方案 | 基礎精講班 | √ | √ | √ | √ | 126 | ¥2690 | 購買 | |
行測單科高分速成 | 基礎精講班 | √ | √ | √ | 69 | ¥1490 | 購買 | ||
申論單科高分速成 | 基礎精講班 | √ | √ | √ | 57 | ¥1290 | 購買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