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中學教育學總復習第三章:教育與社會的發展

來源:發布時間:2009-05-18

第一節 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的關系
第二節 教育與生產力
第三節 教育與科學技術
第四節 教育與文化的關系
基本概念:教育制度、學校教育制度(學制)、文化、學校文化(校園文化)
基本問題:
1.教育與社會各構成要素(經濟、政治、文化)的關系是什么?有什么特點?(教育的社會制約性與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2.從教育與社會關系角度分析,論述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務。
3.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關系性質怎樣?(制約/決定與被制約/決定)
4.政治經濟制度如何制約教育?(制約教育的領導權和享受權;決定教育目的的性質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政治經濟制度制約教育制度。)
5.什么是教育制度?政治經濟制度如何制約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個國家各種教育機構的體系。制約的具體表現:(1)一個國家的教育制度是其政治制度的具體體現,在行政機構和管理權限幾乎完全對應;(2)制約著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
6.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有哪些影響?
培養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宣傳思想,形成輿論;促進社會政治民主化
7.教育與生產力的關系怎樣?其性質是什么?(決定與被決定)
8.生產力是怎樣對教育起決定作用的?(生產力的發展為教育的發展提供基礎性條件;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對人才培養的規格和教育結構有制約作用;對教育的內容、手段和組織形式的改革有決定作用)
9.教育是如何對生產力起促進作用的?(教育是實現勞動再生產的重要手段;是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手段;人力資本理論(舒爾茨、貝克爾,教育投資,國民經濟增長貢獻度33%)
10.教育與科學技術關系怎樣?(相互影響、作用)
11.科學技術對教育有哪些影響?
科技發展對教育者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勞動-知識密集型、遠程教育);科技可以影響教育的內容、方法和手段;(分化融合、交叉、邊緣、橫斷、綜合);科技發展促進學校教育專業與結構的調整與更新(農業、工業、服務業、信息業)。
12.教育對科學技術發展有何作用?(教育能夠完成科學知識再生產;推動科學的體制化;教育本身具有科學研究的功能;具有推動科技研究的功能)
13.信息技術(IT)與教育的關系怎樣?(IT改變著人們的知識結構和教育內容;IT改變著教學和教育的觀念;IT的日益成熟和普及為實現教育的第三次飛躍提高平臺)
14.什么是文化?文化的主要表現形態有哪些?
文化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文化與“自然”相對,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文化僅指精神的或觀念性的文化,是與人類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有關方面,是人類以社會成員身份習得的復合性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格和其他一切能力和習慣)。文化的主要表現形態: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觀念文化、活動文化、心理與行為文化。
15.教育與文化關系的性質是什么?相互包含、相互作用、互為目的和手段的交融關系。
16文化與教育的關系是什么?
文化對教育的作用:提高人們對教育的需求,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完善;促使學校與社會聯系加強;促進教學內容的質量和結構的變化;影響教育方法、手段和組織形式的變革。
教育對文化的作用:保持和傳遞(即選擇和整理)功能(教育是社會文化得以保存和傳遞的重要手段);交流和融合功能(教育是促進社會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含繼承;創造和更新功能(教育是社會文化創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含發展。
17.教育與文化的區別是什么?
文化與教育的區別(相對獨立性):一是范圍與形式不同,一方面并非所有的文化內容都能成為教育內容,另一方面,即使有一部分文化內容可以構成教育內容,也必須根據教育目標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教育規律進行教育學加工,完成文化內容向教育內容的轉換;二是文化活動與對象與功能不同,教育活動是以人為直接對象的社會活動,其功能是為社會和個人的各方面發展服務,而文化活動的對象是人的精神活動產品,是以創造、生產、傳遞和享用這些產品為目的的,其功能是豐富社會和人的精神生活。
18.社會文化發展是如何促進教學內容的變革表現是什么?
一是課程內容越來越豐富,包括增設新課程和刪去或壓縮陳舊落后簡單內容。二是課程結構變化,首先是總結構發生變化,總趨勢是自然科學內容增加,文理滲透加強,課程中智育比重增大;其次是與智育相關的知識性課程結構隨著文化變化而發生變化(學科分化、綜合化、整體化、邊緣、交叉);最后每一門課程內部結構(重點、主要線索、主導思想、內容詳略、教學目標等)也隨著文化發展而發展。
17.科學技術對教育有哪些影響?
18.教育對科學技術發展有何作用?
19.什么是學校文化?學校文化有何特征?
學校文化即校園文化,是指學校全體或部分成員習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特征:(1)組織性(是一種組織文化);(2)整合性(是一種整合性較強的文化);(3)傳遞性(以傳遞文化傳統為己任);(4)校園性(校園文化是學校文化的縮影)。
20.校園文化的主要類型有哪些?什么是校風?

類型

說明

校風

學校物質文化

學校環境文化;設施文化

校風是學校風氣的總稱,是學校精神文化的重要內容,是學校成員中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相對穩定的心理和行為傾向,是群體心理現象,是學校中物質、制度、精神文化的統一體。

學校組織和制度文化(制度文化)

三種表達方式:組織形態;規章制度;角色規范。分為靜態與動態兩個方面

學校精神或觀念文化(精神文化)

四種成分:認知、情感、價值、理想

21.學生文化的成因和特征各是什么?成因:(1)學生個人身心特征;(2)同伴群體影響;(3)師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會經濟地位;(5)社區影響。特征:(1)過渡性;(2)非正式性;(3)多樣性;(4)互補性;(5)生成性。
22.什么是教育相對獨立性?為什么說教育的具有對獨立性?教育相對獨立性的表現有哪些?教育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規律,對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具有能動作用。(與教育的社會制約性共同構成教育的兩大基本特征。)表現: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有與政治經濟和生產力發展不平衡性。

糾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教師資格考試輔導資料

教師資格考試輔導課程報名入口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午夜福利啪国产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另类一区 | 五月丁香国产精品 | 日韩、欧美、中文三级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