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中學教育學總復習第十一章:班級與班級管理
來源:發布時間:2009-05-18
主要綱目:
第一節 班級與班級管理模式
第二節 班級與班集體的形成
第三節 當前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第四節 班主任與班級管理
基本概念:班級、班集體、班級管理、班級常規管理、班級平行管理、班級民主管理、班級目標管理、班風、班級建設設計。
主要問題:
1.什么是班級?什么是班級管理?聯系實際,談談班級管理的意義。
班級(P258):是由教師和一群年齡相近,知識水平相似并有著共同的學習目標和需求的學生以及環境組成,根據學校的教育目的,通過師生交互影響的過程實施教育教學活動,以實現教育教學目標。它是學校行政體系中最基層的行政組織,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是學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層組織。率先正式使用的是埃拉斯莫斯,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大教學論》(1632);中國最早雛形始于1862年的京師同文館。
班級管理(P260):是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采取適當的方法手段,帶領班級學生,對班級中的各種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建構良好的班級集體,益實現教育目標的組織活動過程。
班級管理的意義: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習效率;有助于鍛煉學生能力,學會自治自理。
2.請例舉班級管理的四種模式,并分別加以評述。
我國中小學班級管理的四種模式:常規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標管理。
班級常規管理:指通過制定和執行規章制度去管理班級的經常性活動。它是基本模式,具有基礎性、強制性和實際操作性等特點。班級平行管理:指班主任既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有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以增強管理效果的管理方式。班級民主管理:指班級成員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管理的一種管理方式。班級目標管理:指班主任與學生共同確定班級總體目標,然后轉化為小組目標和個人目標,使其與班級總體目標融為一體,形成目標體系,以此推進班級管理活動,實現班級目標的管理方法。
3.班集體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明確的共同目標;一定的組織結構;一定的共同的生活準則;集體成員間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圍
4.班集體的教育價值(作用)是什么?
有利于形成學生群體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有利于訓練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5.如何形成與培養良好的班集體?
班集體的形成一般經歷組建、形成、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必須做好5個方面工作(五/六抓):(1)抓目標(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集體目標是集體活動所期望達到的最終結果。(2)抓骨干(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3)抓制度(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4)抓活動(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5)抓班風(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班風是指班級氣氛和精神面貌。
6.班主任選拔和培養班級積極分子的基本標準是什么?如何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
班主任要(1)善于發現和培養;(2)結合使用來培養積極分子。選拔和培養班級積極分子的基本標準:(1)德智體全面發展;(2)有一定工作能力,具有影響號召力;(3)熱衷參加集體公益活動,愿為大家服務;(4)有某方面特長;(5)團結同學,人際關系良好。
7.當前班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1)由于受到分數壓力和教師權威的制約,班主任對班級實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專斷型。(方式由專斷型向民主型轉化)
(2)班級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程度較高。(爭做合格的班級小主人)
8.如何建立以學生為本的班級管理機制?
(1)以滿足學生發展需要為目的(2)確立學生在班級中的主體地位(3)訓練學生自我管理班級的能力。
9.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1)班主任是班級建設的設計者。(2)班主任是班級組織的領導者。(3)是處理班級人際關系的藝術家。
10.什么是班級建設設計?
班級建設設計是指班主任根據學校的整體辦學思想,在主客觀條件許可的范圍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在師生充分醞釀的基礎上所提出的相對理想的班級模式,包括班級建設的目標、實現途徑、具體方法和工作程序等。3.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內容與方法有哪些?
11.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內容有哪些?
(1)了解和研究學生;(2)組織和培養班集體;(3)協調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
12.班主任如何解和研究學生?(方法文獻/產品分析法、談話和問卷調查法、觀察法等)
13.班主任如何協調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
(1)充分發揮本班任課教師的作用(科任教師);(2)協助和指導班級團隊活動;(3)爭取和運用家庭和社會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