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際商務師考試復習輔導(2)

來源:國際商務師考試網發布時間:2011-07-18 09:25:29

  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復習國際商務師考試課程 全面的了解國際商務師考試的相關重點,小編特編輯匯總了國際商務師考試相關資料 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金本位制的演變和崩潰

  1.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隨著資本主義矛盾的發展,破壞國際貨幣體系穩定性的因素也日益增長起來。到1913年末,英、美、法、德、俄5國擁有世界黃金存量的2/3,絕大部分黃金被少數國家占有,這就削弱了其他國家貨幣制度的基礎。一些國家為了準備戰爭,政府支出急劇增長,大量發行銀行券,于是銀行券兌換黃金越來越困難,這就破壞了自由兌換的原則,在經濟危機時期,商品輸出減少,資金外逃嚴重,引起黃金大量外流,各國紛紛限制黃金流動,黃金不能在國際間自由轉移。由于維持金本位制的一些必要條件逐漸遭到破壞,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性也就失去了保證。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各國停止銀行券兌現并禁止黃金輸出,金本位制陷于崩潰。戰爭期間,各國實行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匯價波動劇烈,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性已不復存在。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資本主義各國已無力恢復金本位制。1925年英國首先實行金塊本位制。不久,法國、意大利等國也相繼推行。金塊本位制是以黃金為準備金,以有法定含金量的價值符號作為流通手段的一種貨幣制度。在金塊本位制度下,貨幣仍然規定含金量,但黃金只作為貨幣發行的準備金集中于中央銀行,而不再鑄造金幣和實行金幣流通,流通中的貨幣黃金由銀行券等價值符號所代替。銀行券在一定數量以上可按含金量兌換黃金。黃金輸出入由中央銀行負責,禁止私人輸出黃金。

  金塊本位制雖然仍對貨幣規定含金量,并以黃金作為準備金,但金幣的自由鑄造和流通以及黃金的自由輸出入已被禁止,價值符號與黃金的兌換也受到限制,此時,黃金已難以發揮自動調節貨幣供求和穩定匯率的作用。因此,金塊本位制實際上是一種殘缺不全的金本位制度。

  金匯兌本位制又稱虛金本位制,它是以存放在金塊本位制或金幣本位制國家的外匯資產為準備金,以有法定含金量的紙幣作為流通手段的一種貨幣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許多殖民地國家曾經實行過這種貨幣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一些無力恢復金幣本位制但又未采用金塊本位制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推行金匯兌本位制。

  2.國際金本位制的崩潰。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各國勉強恢復的國際金匯兌本位制,終于在1929年爆發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和1931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全部瓦解。由于經濟危機的影響,英國的國際收支已陷于困境,在1931年的金融危機中,各國紛紛向英國兌換黃金,使英國難以應付,終于被迫在同年9月終止實行金本位制。同英鎊有聯系的一些國家,也相繼放棄了金匯兌本位制。接著美國在1933年3月,在大量銀行倒閉和黃金外流的情況下,也不得不停止兌換黃金,禁止黃金輸出,從而放棄了金本位制。20世紀30年代國際金匯兌本位制的崩潰,是資本主義世界貨幣制度的第一次危機。

  國際金本位制徹底崩潰后,20世紀30年代的國際貨幣制度一片混亂,正常的國際貨幣秩序遭到破壞。主要的三種國際貨幣,即英鎊、美元和法郎,各自組成相互對立的貨幣集團——英鎊集團、美元集團、法郎集團。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再次變為浮動的,各個貨幣集團之間普遍存在著嚴格的外匯管制,貨幣不能自由兌換。在國際收支調節方面,各國也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手段,為了解決國內嚴重的失業,各國大打匯率戰,競相實行貨幣貶值以達到擴大出口、抑制進口的目的,而且各種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和外匯管制手段也非常盛行。結果是國際貿易嚴重受阻,國際資本流動幾乎陷于停頓。

  1936年9月,英美法三國為恢復和穩定國際貨幣秩序,達成了所謂的“三國貨幣協定”。該協定保證盡力維持協定成立時的匯價,減少匯率的波動,共同合作以保持貨幣關系的穩定。同年10月又簽定了三國相互間自由兌換黃金的“三國黃金協定”。然而,由于不同貨幣集團的對立,國際貨幣體系關系仍然充滿著矛盾和沖突。后來,由于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準備戰爭,購置軍火,導致黃金外流,“三國貨幣協定”遂被沖跨。不過該協定在制止外匯傾銷方面有一些成效,并為以后的國際貨幣體系的建立創造了一定條件。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

  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大衰退之后,國際金本位制已經退出歷史舞臺。各個貨幣集團的建立和各國外匯管理的加強,使國際金融關系更加不穩定,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障礙。因此,建立一個統一的國際貨幣制度,改變國際金融領域的動蕩局面,已成為國際社會的迫切任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英美兩國政府出于本國利益的考慮,構思和設計戰后國際貨幣體系,分別提出了“懷特計劃”和“凱恩斯計劃”。

  以美國財政部官員名字命名的“懷特計劃”是在1943年4月提出的,全稱為“聯合國外匯穩定方案”。該方案的主要內容是:建立一個國際貨幣穩定基金機構,各國必須繳納基金來建立外匯穩定基金;各國的發言權和投票權取決于其向基金組織交納份額的多少;基金組織擬訂一種國際貨幣單位“尤尼他”,其含金量相當于10美元;采用固定匯率,各國貨幣匯率非經基金組織機構同意,不能任意變動;基金的主要任務是穩定匯率,提供短期信貸,平衡國際收支;基金辦事處設在擁有份額最多的國家。

  “懷特計劃”反映了美國的經濟力量日益強盛,從而試圖操縱和控制基金,獲得國際金融領域的統治地位。對此,尚有相當經濟實力的英國當然不甘示弱。為了分享國際金融的領導權,英國于“懷特計劃”發表的同一天拋出了“凱恩斯計劃”。

  “凱恩斯計劃”實際上是一個“國際清算聯盟”方案,它是由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的。這一計劃的內容明顯對英國有利。經過長達3個月的討價還價,英美兩國終于達成協議。在此基礎上,1944年7月,在美國的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召開了有44國參加的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會議通過了以“懷特計劃”為基礎制訂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宣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貨幣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中心內容是雙掛鉤,即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與此同時,確立了固定匯率制。

  按照“布雷頓森林協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會員國必須確認美國政府在1934年規定的35美元折合1盎司黃金的官價。美國政府承擔各國按此價格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當黃金官價受到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炒家沖擊時,各國政府要協同美國政府進行干預。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基金組織各會員國的貨幣必須與美元保持固定比價。美國政府根據上述黃金官價,規定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純金,各會員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按各國貨幣的含金量與美元確定固定比價,或直接規定與美元的固定比價,但不得輕易改變。匯率波動幅度應維持在固定比價的上下1%以內。如果貨幣含金量的變動超過1%,必須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批準。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雙掛鉤,使美元等同于黃金,各國貨幣只有通過美元才能與黃金發生聯系,從而確立了美元在國際貨幣制度中的中心地位。在這一貨幣制度下,資本主義世界各國都用美元作為主要的國際支付手段,許多國家還以美元作為主要的外匯儲備,有的甚至還用美元作為發行貨幣的準備金。因此,戰后的國際貨幣制度實際上是一種美元本位制。

糾錯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中文字幕长篇连载国产 | 亚洲国产成在人网站天堂 | 视频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区偷拍区综合区 | 色场视频在线观看88 | 日韩中文字幕理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