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教育的新形式
來源:安徽育路網發布時間:2011-08-29 13:39:42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我國公務員教育的一種新形式——公共管理碩士(MPA)教育日前正式啟動。
國務院學位辦公室剛剛下達的通知說,首批公共管理碩士(MPA)研究生今年7月10日至31日報名,10月13、14兩日舉行全國招生院校統一聯考。首批舉辦MPA教育的24所院校均為我國國內著名高校。國務院學位辦規定各校今年首批招生均100人,全國共招2400人。
MPA作為一個新興的專業學位,繼MBA(工商管理碩士)之后,正日益成為當前國內各界人士關注的焦點。據武漢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鄧大松教授介紹,這項已在國外發展達半個世紀之久的學位,將會給我國的公共事業高精專業管理人才的培養提供前所未有機遇。MPA就業前景十分廣闊,可以說決不亞于MBA.在一些發達國家,公共管理碩士與工商管理碩士、法律碩士已構成文科類職業學位教育的三大支柱。
我國引入并推進MPA教育,將為公共事務、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與分析等方面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為政府部門和非政府公共機構培養具有現代公共管理理論和公共政策素養、掌握先進分析方法及技術、精通具體政策領域的專業化管理者和政策分析者。
鄧大松教授認為,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資源配置中的職能與角色也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要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政企分開,建立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的行政管理體系,政府公務員應首先轉變觀念,優化知識結構,提高現代行政管理水平,從傳統的干部的角色轉變到現代公務員的軌道上來。
目前我國公務員隊伍總體學歷層次偏低。受過系統的高層次公共管理專業教育的也很少,遠遠不能適應我國當前改革開放的需要。在最近的一項調研表明,最近幾年晉升的處級公務員,迫切需要改變目前知識結構上不適應工作的被動局面,希望學習現代管理知識、市場經濟理論、經濟管理知識、法學理論和相關的實用性專業知識與技能,提高科學決策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等。
因此,建立起一個高效、協調、規范的公共政策管理體系,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國家行政管理干部隊伍是國家在新的形勢下提出的更高要求及長遠的戰略目標,也是對國家教育部門和人事部門加快國家行政管理干部隊伍專業化建設的步伐提出的一項重要與緊迫的任務。
同時,隨著國家機關政策與政府職能的轉變,很多過去由政府包下來的公共事務管理職能也將轉由非政府的公共管理或服務部門完成。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完善以及政府機構改革的深入,這些部門的職能會日益增強,對有關管理人員的素質要求和數量要求會有較大提高。
為此,在1999年5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批準在中國設立公共管理專業碩士(MPA)學位,并初步定于今年10月前后,在北大、清華、復旦、武大等24所高校進行首次MPA全國聯考招生,目標是為中國未來的發展培養包括政府機關公務員、其他公共部門的管理人員,以及政策分析專門人才。招生對象為大學本科畢業并有四年以上工作經歷的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公務員、非政府公共機構的工作人員、企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以及符合條件的其他人員。招生培養方向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文化事業管理、人事與人力資源管理、市政管理、科技政策與管理、公共企業與服務業管理等。
對于MPA的就業前景問題,鄧教授說:可以這樣說,MPA將不亞于MBA.MPA的目標是培養在公共組織特別是政府機構從事公共事務管理或公共服務的管理者、領導者和政策分析人才以及(高級)職員。據調查,現在美國聯邦政府就職的公務員有10%-20%具有MPA或相關學位,在公共政策領域工作的公務員隊伍中,50%-60%的人具有MPA或相關學位,與此同時,MPA學員也大量進入國家的商界、文化管理部門、大眾傳媒機構、甚至金融領域。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現在的口號是為21世紀準備領導人,它的MPA項目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公共部門的政策分析者;為未來的公共部門和非營利部門的管理者準備其職業所必須的廣泛技巧和概念框架。而法國的國家行政學院就是培養法國政治精英的搖籃。
鄧教授認為,由于引入較晚,MPA在國內還未形成供求市場。但專家預測隨著中國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對MPA的需求將不遜于MBA.國內MPA專業學位獲得者就業主要面向公共部門的各個領域,包括黨政機關,尤其是政府部門和非政府公共機構(非營利組織、社會中介組織及社會團體、思想庫或咨詢公司等)以及企事業單位的人事與行政部門等。
更多關于公務員考試的信息,請點擊安徽公務員考試網。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