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公務員考試資料分析題之答題技巧
來源:育路網發布時間:2009-03-1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文字資料分析主要考查對一段文字的數據、統計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與加工的能力,是資料分析測驗中比較難、比較復雜的一部分。因為它不像統計圖表那樣具有直觀形象、一目了然等特點,而是在一段文字中通過語法結構來表達各種數量關系。
考生在做題過程中需要具備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而準確地把握字里行間包含的各處數量關系及邏輯關系,并能夠進行綜合分析、準確判斷,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近幾年的試題中,有文字材料和圖表結合起來考查的新題型出現,增強了對資料綜合分析比較能力的考查。
考生在復習文字資料分析部分時,華圖教育教研中心李延杰建議應注意以下幾個經常考查的知識點:
1.百分數與百分點
(1)百分數(百分比):表示數量的增加或減少。
例如: 比過去增長20%,設過去為100,則現在是100×(1+20%)=120
比過去降低20%,如果過去為100,那么現在為:100×(1-20%)=80
降低到原來的20%,若原來是100,那么現在就是100×20%=20
注意:占、超、為、增的區別。“占計劃百分之幾”用完成數除以計劃數乘100%,比如計劃為100,完成80,占計劃就是80%;“超計劃的百分之幾”要扣除基數,比如計劃100,完成120,超計劃的就是(120-100)÷100×100%=20%;“為去年的百分之幾”就是等于或者相當于去年的百分之幾,比如今年完成256個單位,去年為100個單位,今年為去年的百分之幾就是 (256÷100)×〖JP2〗100%=256%;“比去年增長百分之幾”應扣除原有基數,比如去年100,今年256;算法就是(256-〖JP〗100)÷100×100%,比去年增長156%。
(2)百分點:指速度、指數、構成等的變動幅度。
例如:工業增加值今年的增長速度為19%,去年增長速度為16%,今年比去年的增長幅度提高了3個百分點。今年物價上漲了8%,去年物價上漲了10%,今年比去年物價上漲幅度下降了2個百分點。
統計表是指把獲得的數字資料,經過匯總整理后,按一定的順序填列在一定的表格之內的表格。任何一種統計表,都是統計表格與統計數字的結合體。統計表是系統提供資料和積累資料的重要形式。在解答統計表問題時,首先要看清試題的要求,通覽整個資料,然后帶著問題與表中的具體數值相對照,通過分析、比較鑒別得出答案。
統計圖是根據統計數字,用幾何圖形、事物形象和地圖等繪制的各種圖形。它具有直觀、形象、生動、具體等特點。統計圖可以使復雜的統計數字簡單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較。因此,統計圖在統計資料整理與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得到廣泛應用。在解答資料分析測驗中有關統計圖的試題時,既要考察圖的直觀形象,又要注意核對數據,不要被表面形象所迷惑。
統計圖一般由圖形、圖號、圖目、圖注等組成。在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中常見的有條形統計圖、扇型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網狀統計圖。
一、條形統計圖
用一個單位長度(如1厘米)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成長短相應成比例的直條,并按一定順序排列起來,這樣的統計圖,稱為條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可以清楚地表明各種數量的多少。條形圖是統計圖資料分析中最常用的圖形。按照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縱式條形圖和橫式條形圖;按照分析作用的不同,可分為條形比較圖和條形結構圖。
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1)能夠顯示每組中的具體數據。
(2)易于比較數據之間的差別。
二、扇形統計圖
以一個圓的面積表示事物的總體,以扇形面積表示占總體的百分數的統計圖,叫作扇形統計圖。也叫作百分數比較圖。扇形統計圖可以比較清楚地反映出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數量關系。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