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結構層「pavement structure layer」指的是構成路面的各鋪砌層,按其所處的層位和作用。主要有面層、基層和墊層。 (1) 面層 a、面層位于整個路面結構的最上層。具有較高的結構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并且耐磨、不透水,其表面還應具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b、修筑材料主要有:瀝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等。 (2)基層 a、基層位于面層之下,墊層或路基之上。基層主要承受面層傳遞的車輪垂直力的作用,并把它擴散到墊層和土基,基層還可能受到面層滲水以及地下水的侵蝕。 基層可分兩層鋪筑,其上層稱基層或上基層,起主要承重作用,下層則稱底基層,起次要承重作用。 b、修筑材料主要有:水泥、石灰、瀝青等穩定土或穩定粒料(如碎石、砂礫),工業廢渣穩定土或穩定粒料,各種碎石混合料或天然砂礫。 (3)墊層 a、墊層是介于基層與土基之間的層次。并非所有的路面結構中都需要設置墊層,只有在土基處于不良狀態,如潮濕地帶、濕軟土基、北方地區的凍脹土基等,才應該設置墊層,以排除路面、路基中滯留的自由水,確保路面結構處于干燥或中濕狀態。 墊層主要起隔水(地下水、毛細水)、排水(滲入水)、隔溫(防凍脹、翻漿)作用,并傳遞和擴散由基層傳來的荷載應力,保證路基在容許應力范圍內工作。 b、修筑墊層的材料,強度不一定很高,但隔溫、隔水性要好,一般以就地取材為原則,選用粗砂、砂礫、碎石、煤渣、礦渣等松散顆粒材料,或采用水泥、石灰煤渣穩定的密實墊層。一些發達國家采用聚苯乙烯板作為隔溫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選用松散顆粒透水性材料作墊層,其下應設置防淤、防污用的反濾層或反濾織物(如土工布等),以防止路基土擠入墊層而影響其工作性能。 c、墊層寬度每側應比底基層至少寬出25cm,或與路基同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