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精講講義(16)
來源:發布時間:2009-03-28
1.輸變電工程主要污染因子是什么?主要環境影響是什么?
(1)施工期的主要污染因子是: 施工噪聲、施工揚塵、生活污水、植被破壞、土地占用、水土流失、拆遷安置。
主要環境影響是:
①線路和變電所施工噪聲、施工揚塵、施工廢水、生活污水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②線路和變電所施工土地占用對植被的破壞和對生態環境(水土流失)、農業生產的影響。
③拆遷安置對居民生活環境的影響。
(2)運行期的主要污染因子是: 工頻電磁場、無線電干擾場、主變噪聲、電暈產生的可聽噪聲、生活污水、油污水。
主要環境影響是:
①變電所和線路運行產生的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②線路和變電所運行產生的工頻電磁場對環境的影響;
③線路和變電所運行產生的無線電干擾場對環境的影響;
④變電所運行產生的生活污水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⑤線路對自然景觀的影響。
2.如何確定輸變電工程的評價范圍、評價等級?
(1)輸變電工程的評價范圍的依據是:
①《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
②《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
③《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非污染生態環境》
④ 其它文件:如環評大綱的批復試文件。
(2)輸變電工程的評價等級:
①電磁環境影響評按《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的深度進行。
②聲環境影響評價評價等級為三級評價。
③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等級,本案例為二級,因為本工程沿線距邊線1.5~10km范圍內有7個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區,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非污染生態環境》的規定應定為二級。
3.輸變電工程分析的基本內容?
(1)工藝流程
(2)主要設備
(3)總平面布置
(4)技術經濟指標
(5)路徑方案
(6)施工工藝
(7)桿塔和基礎
(8)輸電線交叉跨越
(9)工程占地
(10)項目對環境的主要影響分析
如是擴改建工程應說明原有工程的情況(概況、環評及竣工驗收情況、達標排放情況和存在的環境問題等)。
4.輸變電工程現狀監測內容、監測布點原則是什么?
(1)現狀監測內容:
①地面1.5m高度處的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
②0.5MHz頻段的無線電干擾場強值;
③等效A聲級。
(2)監測布點原則是:
①每個變電所圍墻外1m處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設四個點,關心點設1個;
②輸電線路沿線的主要居民點及學校設監測點。
5.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的重點是什么?
(1)工程施工期的土地利用和拆遷安置問題;
(2)工程運行期工頻電場及磁場、噪聲、無線電干擾的環境問題;
(3)從環境保護角度出發對可比方案進行比較,提出最佳的環境保護治理措施,最大限度減緩本工程建設可能產生的不利環境。
6.輸變電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主要設置哪些專題?
(1)工程概況及工程分析。
(2)調查及評價環境質量現狀。對工程涉及的地區的聲環境、電磁環境和生態環境進行調查、現狀監測和評價。
(3)環境影響預測及評價。主要預測工程建設對聲環境和電磁環境的影響,分析生態環境影響。
(4)拆遷安置。
(5)方案比較。
(6)環保措施。
(7)公眾參與。
(8)環保管理。
7.如何對輸變電工程選址、選線進行合理性分析?
(1)總體要求:
①與規劃相容性分析;
②與法規相容性分析;
③符合產業政策;
④推薦方案合理性分析。
(2)具體要求
①選址:變電報、開關站選址要盡量少占農田、遠離村鎮,盡量減少土石方工程量等。
②選線:輸變電線路路徑應避開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城鎮規劃區、基本農田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機場、軍事目標及無線電收臺等重點保護目標。
8.輸變電工程的環境敏感區域和保護目標有哪些?
(1)輸變電工程的環境敏感區域有: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城鎮規劃區、基本農田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機場、軍事目標及無線電收臺等。
(2)輸變電工程的保護目標主要有居民和學校。
9.如何開展輸電工程公眾參與工作?
(1)按《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國家環保總局2006年2月14日,環發2006【28號】)要求進行。
(2)公眾調查時應選擇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主要是評價范圍內的公眾和團體進行調查,并對公眾和團體提出的意見和和建議歸納、整理、分析,說明對意見采納與否。
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中對公眾參與的幾次公示和要求應注意:
(1)建設單位應當在確定了承擔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后7日內,向公眾公告有關信息。
(2)建設單位或者其委托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在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過程中,應當在報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或者重新審核前,向公眾公告如有關內容。
(3)建設單位或其委托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可以采取某種方式,公開便于公眾理解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簡本。
(4)建設單位或者其委托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應當在發布信息公告、公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簡本后,采取調查公眾意見、咨詢專家意見、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形式,公開征求公眾意見。
(5)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受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后,在其政府網站或者采用其他便利公眾知悉的方式,公告環境影響報告書受理的有關信息。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公告的期限不得少于10日。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作出審批或者重新審核決定后,應當在政府網站公告審批或者審核結果。
其中(1)~(4)是建設單位或環評價機構要做的工作。
10.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1)變電所(開關站)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①變電所(開關站)施工占用土地對植被的破壞;
②變電所(開關站)施工土地占用引發的水土流失分析;
③變電所(開關站)施工土地占用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2)輸電線路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①對林業資源影響。對影響林業資源的量、種類、面積分析。
②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從影響野生動物的種類、時間、程度、生活習性等分析。
③對風景區及自然保護區的影響。對評價區的風景區及自然保護區的影響程度、影響范圍、影響因素分析。
④輸電線路大跨越對自然景觀的影響。
(3)生態制圖
2級項目要完成土地利用現狀圖,植被分布圖,資源分布圖等基礎圖件和主要評價因子的評價和預測成果圖。
11.輸變電工程噪聲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變電所(開關站)噪聲環境評價
從噪聲的產生與傳播、接受過程分析噪聲衰減規律,預測變電氣(開關站)運行時廠界噪聲是否滿足《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的Ⅱ類標準要求;以及各環境保護目標是否滿足《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的Ⅰ類標準要求。
(2)輸電線路聲環境的影響評價
通過類比分析和計算,分析輸電線路運行時產生的噪聲和各居民點和學校噪聲本底值疊加后居民點和學校的聲環境是否滿足《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的Ⅰ類標準要求。
12.輸變電工程電磁場環境影響評價的方式及主要內容有哪些?
(1)變電所(開關站)電磁場環境影響評價的方式是類比分析。主要內容如下:
①類比分析內容:工頻電場、工頻磁場、無線電干擾水平。
②類比分析對象的選擇。類比分析對象的選擇應注意類比條件的相似性。具體如下:電壓等級相同;建設規模、設備類型、運行負荷相同或相似;占地面積與平面布置相同或相似;周圍環境、氣候條件、地形相同或相似。
③類比對象的監測。監測項目、監測布點、監測結果。
④變電氣(開關站)電磁場環境影響。變電氣(開關站)圍墻外工頻電磁場、無線電干擾能否滿足評價標準的要求。變電氣(開關站)對所(戰)區外居民點和學校的影響能否滿足評價標準的要求。
(2)輸電線路電磁場環境影響評價的方式:類比分析和理論計算。主要內容如下:
①類比分析內容:工頻電場、工頻磁場、無線電干擾水平。
②類比分析對象的選擇。類比分析對象的選擇應注意類比條件的相似性。具體如下:電壓等級相同;架設方式一致詞;相序均為逆相序;導線排列為4至6分裂導線;周圍環境、氣候條件、地形相同或相似。
③類比對象的監測。監測項目、監測布點、類比監測結果。
④理論計算。按《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推薦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⑤輸電線路電磁場環境影響。理論計算和類比監測結果的比較,輸電線路工頻電磁的分布規律,無線電干擾水平能否滿足評價標準的要求。輸電線路工頻電磁、無線電干擾水平對所(戰)區外居民點和學校的影響能否滿足評價標準的要求。
13.輸變電程施工期的主要環境影響是什么?
(1)線路和變電所施工噪聲、施工揚塵、施工廢水、生活污水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2)線路和變電所施工土地占用對植被的破壞和對生態環境(水土流失)、農業生產的影響。
(3)拆遷安置對居民生活環境的影響。
14.輸變電工程生態環境現狀調查的主要方法和內容有哪些?
(1)生態環境現狀調查的主要方法:
①野外調查;
②定位或半定位觀測;
③從地圖、航片、衛片上提取信息;
④從有關部門收集、統計和咨詢。
(2)生態環境現狀調查的主要內容:
①生態區域規劃;
②植被;
③動物;
④土壤;
⑤土地利用現狀
⑥風景區和自然保護區情況
15.輸變電工程竣工環境保護監測、調查的重點是什么?
輸變電工程竣工環境保護監測、調查的重點與環評的重點相同,具體來說如下:
(1)電磁環境是否滿足評價要求。變電氣(開關站)和輸電線路產生的電磁場是否達標,對環境保護敏感點環境質量的監測。
(2)聲環境是否滿足評價要求。變電氣(開關站)和輸電線路產生的噪聲是否達標,環境保護敏感點環境質量的監測。
(3)生態環境生態調查
①建設項目在施工、運行期落實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工程設計文件以及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復文件所提生態保護措施的情況;
②建設項目已采取的生態保護、水土保護措施實施效果;
③針對建設項目已產生的環境破壞或潛在的環境影響提出補救措施或應急措施
(4)公眾意見調查
開展公眾意見調查,了解公眾對項目在各期環境保護工作滿意度,對當地經濟、社會、生活的影響
其中(1)(2)是監測,(3)和(4)是調查。(1)(2)可展開論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