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小氣嗎?

來源:發布時間:2008-10-21

以自我中心為出發  
  孩子自私、玩具、餅干都不情愿分給其他小朋友。在孩子的心理發展過程中,最初是“自我中心”、“唯我獨尊”的,他們眼中沒有別人其實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孩子的利他行為,需要有一個發展過程,大多數的幼兒在一歲左右,當他們看到別人傷心、難過的時候,會跑去把自己的玩具借給他們。雖然孩子這樣的想法,還是站在自我中心的立場,但是已經具備了關懷、愿意付出心理。等到稍微長大以后,孩子會開始想知道對方為什么會難過?對方需要什么?進而嘗試按對方的需求給予。  
  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傾向以滿足自我需求為主要行為目的。進入小學以后,才會開始考慮別人的需要,包括生理上(如飯了、渴了)、物質上(如想要玩具)的需要,不過他們仍然只能簡單地來理解和表達,然后逐漸地會以人際關系取向,來進行利他行為。“老師說助人為快樂之本,要日行一善。”因此,孩子會照著老師的話去做。  
  等到更大之后,孩子才會理解別人,從別人的立場去感受,愿意主動付出和給予。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會對別人有什么影響,懂得尊敬別人。  
  此外,在孩子為他人著想的行為逐漸增加時,也需要父母的鼓勵,才能幫助孩子繼續維持這樣的好習慣。對于不同階段的孩子,我們可以使用不同的鼓勵方式,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可以告訴他:“你把糖果分給妹妹吃,看妹妹吃得多開心呀,給她一個吧!”較大的孩子,可以跟他講道理,分析別人的感受和需要,幫助他逐步學會理解別人。  
  總而言之,依照孩子年齡發展予以引導,讓孩子學會同情與理解,成為一個肯替人著想、付出的小孩。 
糾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教師資格考試輔導資料

教師資格考試輔導課程報名入口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天堂 | 欧美A理论片在线播放 | 中日韩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 在线国产精品看片 | 亚洲欧美日韩伦中文 | 日本久久久久午夜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