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學(中等師范)全冊復習材料(十九)

來源:育路計算機考試頻道發布時間:2008-09-23

第十二章 教育測驗與評價——第一節 教育測驗 

  一、教育測驗的概念 
  (一)概念界說 
  測量是給事物的某種屬性給定數值的過程,回答了“有多少”的問題。教育測量包括了從身體身體素質到興趣態度等多個方面。 
  測驗是對于知識水平、情意狀態、運動技能等的數量化測定,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測驗僅指一份測驗卷子,而廣義的測驗指編制試題、施測、評分到報告成績的全過程。在教育領域,測驗只是測量的一種形式,主要用來測量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心理特點。如果說測量回答了“有多少”的問題,只考察量的大小,測驗則回答了“某個人做的怎么樣”的問題,包含了對測驗結果的解釋和評判。 
  規范的考試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編制試題、評定學生學業成績的過程,如期中、期末考試。它與測驗的區別有兩種看法。第一種是從教育測量學中引出,認為測驗更為規范,從試題編制、實施測驗測驗到評分過程都有嚴格的程序,而考試則是教師可自行安排,相對靈活,技術要求不高的測驗形式。另一種觀點與第一種正好相反,認為測驗比較隨意,而考試則較為正式。本書主要采用第一種觀點。 
  評價是對某種教育活動的價值判斷。評價包含定性描述或價值判斷,更多的時候是兩者兼而有之。 
  (二)測驗的功能 
  測驗具有以下功能:(1)激勵功能;(2)診斷功能。診斷性測驗主要考察兩個方面,一個是看基礎打得好不好,可否滿足學習某種新知識的需要,另一個是看理解和掌握上有什么錯誤及其原因所在,它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反饋信息,使教師能及時調整教學;(3)區分和選拔功能。升學考試就體現了測驗的選拔功能,如高考;(4)評定功能。 
  二、測驗的類型 
  從測驗目的上考慮,可以分成安置性測驗、形成性測驗、診斷性測驗和總結性測驗。從測驗內容上考慮,可以分成成就測驗和學能測驗。從規范程度上區分,可以分成標準化測驗和教師自編測驗。從結果解釋所參照的標準區分,又可以分成常模參照性測驗和標準參照性測驗。 
  (一)安置性測驗、形成性測驗、診斷性測驗和總結性測驗 
  安置性測驗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組。安置性測驗涉及的范圍比較窄,難度也比較低。 
  形成性測驗針對某一教學單元而設計,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其目的不在于評定學生,而是為了調控教學。 
  診斷性測驗能夠反映學習中常見的錯誤,診斷學習困難,特別是找到困難的成因。診斷性測驗的目的是發現問題,評分不作為正式成績。 
  總結性測驗用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階段性總結分析。在一個段落或一門課結束后,教師會編制一套試題,全面考察學生的掌握情況。現行小學學科測驗多采用閉卷形式,有時候也要求學生完成實踐性課題。 
  (二)標準化測驗和教師自編測驗 
  標準化測驗在試題編制、施測和評分過程中有著嚴格的規范。標準化測驗是由測驗專家和教師共同編制的,試題質量較有保障。最典型的標準化測驗是智力測驗,如“比奈智力量表”。 
  教師自編測驗是教師自己編制的測驗,是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教學實際引用現代測驗原理編制的。教師自編測驗針對性、靈活性強,能反映實際教學中遇到的特殊問題。 
  (三)成就測驗和學能測驗 
  成就測驗是對學生學業成績的檢查,常結合具體學科而設。學校平時的課堂測驗,期中、期末考試等,都是成就測驗。 
  學能測驗,又稱學能傾向測驗,它考察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所獲得的能力,與學業成就有較大關系。學能測驗不局限于某門課程,關心各門課程都需要具有一般能力,主要包括文字推理測驗和數字推理能力測驗。學能測驗一般在小學畢業前進行,能在一定程度上預測學生的發展潛力。 
  學能測驗與成就測驗的區別在于,成就測驗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而定,著重考察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學能測驗的測驗內容比較寬泛,側重于能力考察。 
  (四)常模參照性測驗和標準參照性測驗 
  常模參照性測驗是按照在特定群體中的相對位置決定成績的好壞。選拔性考試一般是典型的常模參照性測驗,如高考。常模參照性測驗要在所定教學內容中,選出一些能區分出學生水平的題目,它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應該能拉開分數距離。題目難度以中等為宜,特別難和特別簡單的題目要少一些。 
  標準參照性測驗是考察是否達到了預先規定的標準,類似于各種執照考試,如駕駛執照考試。這種測驗只關注考生是否達到了應該達到了應該達到的水平,而不去管別的考生怎么樣。確定“合格”或“掌握”的標準是標準參照性測驗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標準參照測驗往往是針對某幾個特殊的知識點而設計,題目覆蓋面廣,并盡可能把所學的重要知識都反映出來。標準參照性測驗不去刻意拉開學生間的距離,題目該難就難,該易就易,完全隨知識點的要求而定。 
  常模參照性測驗和標準參照性測驗的區別是:前者著重同學間的比較,后者關心有沒有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常模參照性測驗適用于選拔性考試和總結性評定;而標準參照性測驗適用于診斷和發現學生的不足,從而為改進教學提供反饋信息。 三、良好測驗的標準 
  好的測驗都應當符合一定的要求,通常用實用性、信度、效度、難度和區分度等指標衡量測驗質量。 
  1.實用性 
  實用性反映了試題的基本質量,其基本要求是便于組織,便于實施,節時省力。(便于組織。(2)測驗便于實施。(3)容易評分。(4)結果要容易解釋。 
  2.可信度 
  可信度又稱信度,指測驗結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了分數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具體要求是,先后兩次用同樣的試卷測查同一批學生,則兩次測驗的分數應該比較相近;對同樣的答卷組織兩次評分,評分結果相近。如果上述評分結果相差懸殊,就表示可信度很低。評分的客觀性常用評分者信度來說明。 
  3.有效性 
  有效性在測量學上也稱為測驗的效度,指一個測驗能測到預先想測的知識和能力的程度。估計測驗效度的方法主要有兩種:(1)內容效度,反映了題目對所考察內容的代表性問題。(2)效標關聯效度,反映了測驗分數和所選擇的效標分數之間的一致程度。和信度相比,測驗的效度更為重要。因為效度高的測驗信度一定高。 
  4.難度 
  難度即測驗的程度,提供了試題平均通過率的信息。一份試卷的難度取決于每一道題的難度。難度用全體被試在某題的得分率(P)表示。如果全部通過,難度為1;如果誰都沒有通過,難度為0。難度值在0到1之間,難度值越大,表示題目越容易。高分段人數少,低分段的人數多,表示難度較高。高分段的人數多,低分段的人數少,表示難度較低。難度中等時,最容易拉開考生間的檔次。不同的測驗對難度有不同的要求,如選拔性考試難度以中等為宜,否則很難篩選。一般來說,某一道試題答對的學生少于20%時便是過深,答對的多于80%時則是偏淺。 
  5.區分度 
  區分度是測驗能否拉開分數距離的指標。試題的區分度也稱為鑒別力,表示某道題目能夠將不同程度的學生鑒別開來的能力。試題難度直接影響區分度,特別難的題目大家都不會做,特別容易的題目大家都會做,這兩種題目區分度都很低。反之,中等難度的試題的區分度比較高,難度為0.5的題目,區分度最大。 
  四、測驗的編制和實施 
  (一)確定試題內容 
  在選擇試題內容時,應設計測驗藍圖。測驗藍圖包括確定測驗目的、測驗內容以及編制雙向細目表等內容。(1)確定知識點。(2)確定認知水平。(3)設計雙向細目表。雙向細目表是由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構成的的。 
  (二)選擇試題類型 
  課堂測驗的題型有客觀題和論文題兩種。客觀題包括填空、判斷正誤和多項選擇等題型。論文題包括簡答題和論述題。因為客觀題和論文題各具優缺點,所以搭配使用效果最佳。 
  (三)評分 
  計分方法可分為等級分和百分制兩類。等級分在中國隋唐一代就廣為使用,百分制則是20世紀初教育測量學的發展產物。等級制的計分方法除五分制和A、B、C、D、E外,還有許多變形。使用等級分的好處是避免了在同一分數等級上同學間的攀比,會減輕過分的分數競爭。但缺點在于,等級分比較粗略,不容易反映個體間細微的差別,評分尺度也較難把握。在評分時,教師要注意到自己對學生的看法可能會影響到評分過程。和百分制相比,等級制能避免“分分計較”的學習心理,減輕學生的考試負擔。 
  (四)測驗分數的解釋 
  分數只有經過解釋具有實際意義。解釋分數時,既可以和其他同學的學習表現相比較,也可以和考核標準相對照。分數的意義是在比較中獲得的。如同樣考85分的兩個同學,其分數值雖然相同,但反映出的水平和存在的問題并不完全相同。

糾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教師資格考試輔導資料

教師資格考試輔導課程報名入口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欧洲非洲在线观看 |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在线 | 亚洲制服aⅴ中文字幕 | 日韩免费看视频三区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精品 | 最新欧美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