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注冊建筑師知識:城市規劃學科新發展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4-03-14
城市規劃學科新發展
通過深入的科學研究,科學地預測未來,不斷地及時地調節和完善城市規劃。規劃學科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1.宏觀研究的擴展與微觀研究的深入。城市規劃,在宏觀上從形體擴展到社會、經濟及城市之間、城鄉之間與城市體系的宏觀問題;在微觀上深入研究住房、就業、交通、社會服務等問題。
2.交叉科學研究城市問題。各種學科的交叉、豐富更新本學科的理論與實踐、更廣泛的應用新的科學技術手段。如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及計算機、遙感遙測等新觀念、新技術在城市規劃中應用等。
3.重視城市規劃的時間要素。通過城市的產生、發展、興衰的變化規律,研究歷史與現狀。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范圍內社會、經濟的戰略思想轉變和更新,對城市規劃的理論和實踐提出了新的要求。
4.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是1987年首次正式提出的,它的影響已成為全球共識的指導和國際社會經濟發展的總原則。它是具有現代意義的發展觀,它所追求的是社會、經濟和環境目標的協調統一,但也造成廣泛的“城市病”,面對錯綜復雜的城市問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要求轉變建筑與城市規劃的狹義認識和傳統理論,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要研究社會、經濟、環境、資源、文化等方面的綜合發展目標,納入到統一的城鄉發展規劃中來,落實到物質環境的建設上,從而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5.人居環境科學,是為建筑更符合人類理想的聚居環境,在20世紀下半葉國際上逐漸發展起來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它以包括鄉村、集鎮、城市等在內的所有人類聚居環境為研究對象,著重研究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系,強調把人類聚居作為一個整體,從政治、社會、文化、技術等方面,全面地、系統地、綜合地加以研究,促使人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使人類生存環境越來越美好。
6.建設生態城市,是為了擺脫城市負面困擾,使人們充分享受城市的優越條件,近幾年來提出的一種新型城市系統。根據生態學理論,人們認識到自然環境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生態系統,人類本身是其中一個組成部分,只有保持系統各部分的平衡,人類生存的載體及其本身才能持續發展。城市發展要有利于環境生態、要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是正確的最高標準。建設生態城市,按照生態學的規律來規劃城市、建設城市和改造城市。
我國城市發展迅猛,設市城市六百多個,建制鎮一萬多個,城市人口占全國人口30%以上。城市規劃工作自建國后四十多年在我國經濟建設和城市建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城市規劃學科理論逐步走向成熟。1989年12月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我國的《城市規劃法》,用法律形式肯定了城市規劃在國家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理順了規劃編制和管理過程中各方面的關系,明確了規劃內容與方法,強化了管理程序和權限,這是我國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進入了以法治城的軌道。
注冊建筑師考試輔導權威名師團隊 助你通關! 咨詢:010-51268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