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學輔導資料:細菌性痢疾的診斷
來源:考試吧發布時間:2013-12-16
細菌性痢疾(菌痢)
診斷和鑒別診斷
診斷:
1.流行病學資料 夏秋季發病,有菌痢患者接觸史或不潔飲食史。
2.臨床表現
3.糞便檢查 大量膿細胞、少量紅細胞可臨床診斷,確診依靠糞便細菌培養陽性。慢性患者可作乙狀結腸鏡幫助診斷。
鑒別診斷:
(一)急性普通型的鑒別診斷
1.急性阿米巴痢疾 起病較緩,多無發熱,腹痛輕,無里急后重,腹瀉次數少,右下腹有壓痛。大便量多,為暗紅色,果醬樣血便。鏡檢白細胞少,紅細胞多,有夏一雷晶體,可找到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腸粘膜正常,可見散在的潰瘍,邊緣深切,周圍有紅暈。
2.細菌性胃腸型食物中毒 它是進食細菌及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常見病原菌有沙門菌、變形桿菌、產毒素性大腸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集體進食同一食物及在同一潛伏期內集體發病的病史,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炎表現,大便多為稀水便、膿血便,里急后重少見。
3.病毒性腹瀉 如輪狀病毒、腺病毒和星狀病毒。好發于秋冬季,嬰幼兒多見,先有呼吸道癥狀,水樣便,或有少量黏液,大便鏡檢無紅白細胞。
4.急性出血壞死性腸炎 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起病急、發熱、腹痛劇烈,持續疼痛,陣發加劇,位于臍周或上腹部。大便呈血性惡臭。短期可出現貧血、休克。糞便重常混有壞死組織,鏡檢以紅細胞為主。
以上是小編輯為大家整理的外科學輔導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