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學輔導資料: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表現
來源:考試吧發布時間:2013-12-10
癥狀與體征隨病變部位與范圍不同而異,并與月經周期有密切關系,約20%患者無自覺癥狀。
(一)癥狀
1.痛經與疼痛
主要表現為繼發性與漸進性痛經。疼痛多位于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散至陰道、會陰、肛門或大腿部。常于經前1~2開始,經期第1天最劇,持續至經后逐漸消退,但隨月經周期而呈進行性加重,且疼痛程度與病灶大小不成正比。當異位內膜累及子宮直腸陷凹及子宮骶骨韌帶時,多有性交疼痛和肛門墜脹感,經期尤甚;腹壁疤痕子宮內膜異位癥,經期見腹壁瘢痕增大并感劇痛;腸道內膜異位伴有腹瀉或便秘,甚至有周期性便血,大便時可引起難忍的疼痛;膀胱內膜異位可出現周期性尿頻、尿痛或尿血;卵巢巧克力囊腫破裂時可引起急性腹痛和腹膜刺激征,酷似宮外孕破裂癥狀。
2.月經失調
以經量增多或經期延長為主,可能與內膜增生或卵巢功能失調有關。
3.不孕
多數內膜異位患者輸卵管并無阻塞,可因輸卵管與其周圍組織有粘連,而致蠕動受限;少數患者輸卵管壁呈結節狀增厚、管腔可能被阻塞;子宮位置后傾固定、卵巢功能失調等原因,約74%以上患有不孕史。
(二)體征
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者,子宮多增大變硬,一般不超過3個月妊娠大小,多有壓痛,可能為局限性隆起,也可能為均勻性增大。
外在性子宮內膜異位征者,可在子宮一側或雙側附件區捫及子宮相連的張力較大、不活動包塊,有壓痛;在子宮骶骨韌帶、子宮后壁或子宮直腸陷凹處可捫及一至數個米粒至蠶豆大小不等的硬結,明顯觸痛,肛診時尤為明顯。如陰道直腸受累,在陰道后穹窿可觸及甚至可見到突出的紫褐色結節。
以上是小編輯整理的婦產科學輔導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