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治未病”的重要手段—“逆針灸”

來源:中醫藥發布時間:2013-05-24

"摘要:作者分析了“治未病”的重要手段——“逆針灸”在防病保健中的應用特點及研究現狀。認為運用現代生命科學理論與技術手段揭示“逆針灸” 防病保健的作用機理將對進一步挖掘針灸“治未病”的潛力及開發廣闊的防病保健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可以預測:隨著疾病醫學向健康醫學的轉變,“逆針灸”將以其獨特的魅力在健康醫學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逆針灸” “治未病”

隨著科學的進步,疾病醫學正在向健康醫學轉變,人們對預防保健更加重視。反映中醫藥優勢特色的重要理論——“治未病”思想將更加深入人心,而“逆針灸”作為“治未病”的主要手段,以其充分重視機體自身潛力的激發與調動的特色引起醫學界的關注。下面筆者就“逆針灸”在“治未病”中的應用特點和研究現狀及在未來醫學中的發展趨勢進行論述。

一、“治未病”與“逆針灸”

“治未病” 是中醫基礎理論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內經》以預防為主的重要的學術觀點之一。 “治未病”一詞首見《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即:“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 “治未病”的預防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其中張仲景《金匱要略》中提出的:“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就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結合臟腑的生克制化規律所制定的已病防變的措施。因此,“治未病”應包含未病先防、早期治療、已病防變等涵義。它的最終目的應是防病防變保健延年。

“逆針灸”一詞首見明代高武的《針灸聚英》。即“無病而先針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是指在機體無病或疾病發生之前,預先應用針灸方法,激發經絡之氣,增強機體的抗病與應變能力,從而防止疾病的發生、減輕隨后疾病的損害程度或保健延年的傳統方法。“逆針灸”因具有注重機體自身潛能開發與利用的特色在眾多防病保健方法中獨樹一幟,是我國古代主要的防病保健手段,至今還以其獨特的功效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如:中老年保健針灸、穴位貼敷冬病夏治防治哮喘、節氣灸預防中風、感冒、提高機體免疫力等。

應用“逆針灸” 的手段來“治未病”是針灸學中重要內容。 它是依據疾病預防原則而設立的具體針灸方法。《內經》的正氣學說對其影響深刻。正氣是生命活動能力的集中表現,是機體抵抗邪氣侵襲,適應生活環境,維持正常生理活動能力的總稱。中醫理論認為:機體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疾病發生發展的最根本原因是陰陽失衡。《素問?刺法論》“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素問?評熱病論》中的:“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均強調了正氣是決定疾病是否發生發展的關鍵。《靈樞?百病始生篇》更明確指出:“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猝然逢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邪不能獨傷人,此必因虛邪之風,與其身形兩虛相得乃客其形。”可見邪不能獨傷人,必須當機體處在正氣不足時才會百病始生。一般認為機體自身具有調衡陰陽的能力,只有當這種自身調節無法恢復陰陽平衡狀態,機體才會進入陰陽失調的病理階段,并產生各種病證。這種自身固有的調衡陰陽的能力通常被認為是人體 “正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疾病的發生與發展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所以保持機體正氣充盛,是中醫預防疾病的重要原則,也是防病保健的內在依據。扶正的中醫含義是指扶助正氣,活躍氣機,提高免疫力,協調物質的代謝,增強抗病能力。“逆針灸”正是一種扶助機體的正氣的有效方法。適時適宜地應用針灸方法可使機體本身的抗病與調整能力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可最大限度地激發機體內在的調衡陰陽的潛力。

二、“逆針灸”在“治未病”中的應用特點

利用“逆針灸” 來“治未病”古來有之。其中,“逆針灸”應用的最大特點是十分重視介入時機,也就是古人應用針灸 “治未病”,并不是無的放失,通常是選擇機體處在某個特定的年齡階段或特殊的時期。比如:婦女更年期、兒童生長發育期、中老年期、疾病先兆期、季節交替期等,這是因為上述時期是機體陰陽消長內環境變化比較動蕩的時期,雖然還未出現明顯的病癥,但如果調理不當,任其發展,很容易造成陰陽失衡并引發疾病。假如在此期的相應腧穴上給予適宜的針灸刺激,激發機體內在的維持自穩的潛力,調整并維持機體的陰陽平衡,扶助正氣,將可提高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因此,“逆針灸”是“治未病”的一個手段。應用“逆針灸”防病保健可見大量的文獻記載。《外臺秘要》中有:“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氣也。”說明三十歲以上的中年人,氣機開始逆亂,表現為眼目昏花,此時艾灸足三里可調整氣機。莊子的《莊子.?盜跖篇》中有:“丘,所謂無病自灸也。”記載了孔子無病自行施灸防病保健的史實。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有:“凡入吳蜀地游 ,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疬、溫瘧、毒氣不能著人也。”強調在進入疾病易感的地區之前針灸,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抵抗瘴疬、溫瘧、毒氣的侵襲,防止疾病的發生。《醫說》中也有:“若要安,丹田、三里常不干”。也是強調了若要保持身體安康,就應經常艾灸丹田、三里穴,并通過灸瘡持續刺激,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竇材《扁鵲心書》中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三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余五十時,常灸關元五百壯……,漸至身體輕健,羨進飲食。” “人至晚年,陽氣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虛憊……醫之治病用灸,如做飯需薪……。”上述文字描述生動地說明了常灸關元如做飯需薪一樣,可不斷地溫壯元陽保持生命之火常燃,維持健康。《針灸要訣與按摩十法》有:“無病針灸腿上能遠行不疲……無病針灸腹上能增食量……。”《馬丹陽十二穴歌》中說:“……年過三旬后,針灸眼便寬,取穴當審的,八分三壯安。”針灸“治未病”,還常用于小兒。《養生一言草》中有小兒的防病保健身柱灸的記載:“小兒每月灸身柱、天樞,可保無病。”《靈樞?.經脈》:“灸則強食生肉。說明灸法具有增進食欲,促進生長發育的功效。《諸病源候論》中載有:“河洛間土地多寒,兒喜病痙,其俗生兒三日,喜逆灸以防之;又灸頰以防噤”等,均是應用“逆針灸”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以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實例。

糾錯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在线看免费的国产大片 | 亚洲黄金精品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看免费 | 亚洲人成在线高清 | 亚洲一区精品动漫 | 五月婷综合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