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與胃

來源:中醫(yī)藥發(fā)布時間:2013-05-24



(二)胃的特性

1.胃氣宜降:胃氣以降為順。胃氣下行,故水谷下降,以便消化,吸收與排泄。它與脾氣宜升的特點相反相成。如胃失和降則出現(xiàn)胃氣上逆等病癥。

2.喜潤惡燥:胃屬陽,喜潤惡燥,與脾屬陰,喜燥惡濕相反相成,以保持脾胃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臨床多胃陰不足、胃熱、胃火諸癥,出現(xiàn)口干喜飲,舌干少津,饑不欲食等癥。“胃陰”即胃中之津液,又名“胃津”、“胃汁”,由水谷化生而成。

三、脾病的辯證論治

(一)脾氣虛弱

主證:食少納呆,腹脹便溏。面色萎黃,肌肉消瘦,肢倦乏力,四肢浮腫,小便清長等,或見:脫肛,陰挺,內(nèi)肘下垂,二便滑泄不禁等。舌淡嫩或有齒痕,苔白。脈緩無力。

辯證:脾主運化,脾氣虛則胃氣亦弱,腐熟不及,運化失健,不能升清降濁,故食少納呆,腹脹便溏。脾失健運,生化無源,精微失布,則面色萎黃,肌肉消瘦,肢倦乏力,舌淡脈緩無力等,脾虛不運,水濕停聚則四肢浮腫,苔白等,脾虛中氣下陷,升舉不能,臟腑維系無力,故見脫肛,陰挺及內(nèi)臟下垂,二便滑泄不禁。

治法:健脾益氣

方藥:健脾湯化裁或補中益氣湯化裁

黃芪、黨參、炒白術(shù)、陳皮、山藥、扁豆、茯苓、升麻、柴胡、當(dāng)歸、大棗等。

(二)脾不統(tǒng)血證

主證:多種出血如:崩漏、便血、尿血、肌衄等,腹脹便溏,面色萎黃或蒼白,神疲體倦,少氣無力,食少納呆。舌淡苔白,脈弱或沉緩。

辯證:本證以脾氣虛證和出血征象為主要臨床特征。人體五臟六腑之血,全賴脾氣統(tǒng)攝,脾氣虛衰,統(tǒng)攝無權(quán),血不循經(jīng),溢于脈外,而見出血諸癥,若滲于胃腸則便血、嘔血;滲于膀胱則尿血;滲于肌膚則肌衄。婦女可因脾氣虛統(tǒng)攝無權(quán),沖任不固,而致月經(jīng)過多或崩漏。故有“夫脾胃不足,皆為血癥”之說。脾氣虛加之失血,故面色萎黃或蒼白,脈弱或沉緩。

治法:補氣攝血

方藥:歸脾湯化裁

黨參、黃芪、炒白術(shù)、大棗、炙草等

(三)寒濕困脾證

主證:脘腹脹悶,嘔惡便溏,食少納呆,舌淡粘膩,頭身困沉,懶動懶言,脘腹隱痛,體虛浮腫,面色皮膚晦黃。白帶過多。舌胖苔白滑膩。脈濡緩或細滑。

辯證:本證以寒濕內(nèi)盛,中陽受困為主要臨床特征。濕邪或寒濕之邪阻礙脾的正常氣機,致使運化失司,水濕內(nèi)停;又脾氣虛,運化失司,濕自內(nèi)生,致水濕停留?梢姖袷⑴c脾虛互為因果,以致出現(xiàn)以上諸癥。

治法:健脾燥濕

方藥:香砂胃苓湯化裁

蒼術(shù)、炒白術(shù)、厚樸、法夏、草叩、佩蘭、茯苓、甘草等。

四、胃病的辯證論治:

(一)胃氣虛寒

主證:多與脾陽虛證合并出現(xiàn)。胃納減退,脘腹空痛、冷痛,得食、得暖、得按痛減,噯氣發(fā)涼,泛吐清水或清冷涎沫,口淡無味,大便稀溏。四肢欠溫,舌淡胖嫩,舌苔白潤,脈沉遲無力等。

辯證:飲食不節(jié),恣食生冷或苦寒之劑消伐脾胃陽氣,以致陽虛中寒,寒氣凝滯故見脘腹冷痛、空痛、得食、得曖,得按痛減,舌潤胖嫩,苔白,脈沉無力,大便稀溏,四肢欠溫。寒飲不化而上逆故噯氣發(fā)涼,泛清水或清冷涎沫。脾陽不振,運化失司,則口淡無味,食欲減退等。

治法:溫胃益氣

方藥:黃芪建中湯加減或附子理中湯加減。

炮姜,吳茱萸,肉桂,良姜,丁香,黨參,黃芪,大棗等。

(二)胃陰不足

主證:唇舌干燥,或干嘔呃逆,脘痞不暢,饑不欲食,便干溲短,舌光紅少津,脈細數(shù)。

辯證:多因火熱耗傷陰液所致,胃陰不足,津不上承,故唇干舌燥,光剝少津。陰虛生熱擾于胃中。胃失津潤,故脘痞不暢,饑不欲食,胃失和降則干嘔呃逆;津傷胃燥而及于腸故便干溲短。

治法:益胃生津,兼清胃熱

方藥:益胃湯,麥門冬湯化裁

鮮石斛,鮮蘆根,生地,西洋參,沙參,花粉,麥冬,元參,玉竹,梨汁,藕汁等。

(三)胃火熾盛

主證:胃脘灼痛,吞酸嘈雜,渴喜涼飲,消谷善饑或食入即吐,口臭齒衄或牙齦腫痛,大便秘結(jié),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辯證:多因清志過急,化火或邪熱犯胃,過食辛熱之品而致。熱邪郁胃,則胃脘灼痛。熱郁氣逆則吞酸嘈雜,火有消谷之力故消谷善饑;鹉嫜(jīng)上火故口臭,牙齦腫痛,舌紅苔黃。熱灼血絡(luò),迫血妄行則齒衄。熱結(jié)陽明,消灼津液,故口干渴喜涼飲,大便秘結(jié),脈滑數(shù)。

治法:清胃瀉火

方藥:清胃散加減

生石膏,知母,梔子,黃芩,大黃,或加滋陰藥如蘆根,石斛,花粉等以防傷津。

(四)食滯胃脘

主證:脘腹脹滿、納呆呃逆,惡心嘔吐,噯氣吞酸,大便不暢,便下惡臭,舌苔厚膩,脈滑。

辯證:多因暴飲暴食,損傷脾胃,脾胃納化失常,中焦氣機受阻所致。食濁內(nèi)阻則脘腹脹滿,納呆,大便不暢或稀溏,便下惡臭,舌苔厚膩,脈滑。胃氣不得下降則上逆故惡心、嘔吐、呃逆、噯氣吞酸。

治法:消食導(dǎo)滯,和胃降逆。

方藥:保和丸化裁

神曲,麥芽,焦山楂,沉香,旋復(fù)花,半夏,萊菔子等。

脾氣虛弱

面色萎黃,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脹滿不適,大便稀溏,四肢倦怠無力;蛞娸p度浮腫,脫肛、陰挺及內(nèi)臟下垂,舌淡嫩有齒痕,苔白,脈濡軟無力。

健脾益氣

四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

脾不統(tǒng)血

崩漏,便血,尿血,皮下溢血等,伴面色萎黃或蒼白,神疲體倦,少氣無力,納呆腹脹,便溏,舌淡苔白,脈細弱或濡細

補脾攝血

歸脾湯

脾為濕困

脘腹飽悶發(fā)脹,納食不香,頭身及肢體困重,苔白厚膩。

燥濕運脾

香砂胃苓湯
糾錯

育路版權(quán)與免責(zé)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quán)均屬本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fù)制發(fā)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zé)任;

② 本網(wǎng)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wǎng)發(fā)布的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quán)益,應(yīng)該及時向育路網(wǎng)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quán)屬證明及詳細侵權(quán)情況證明,育路網(wǎng)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quán)內(nèi)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丝袜专区 |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 午夜福利性爱片在线播放 | 在线免费看片一区二区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乳网站 | 亚洲美女视频免费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