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象及臟腑證治
來源:中醫(yī)網發(fā)布時間:2013-05-23
"臟象及臟腑證治
臟腑,是內臟的總稱。古人稱為“藏象”,藏、指藏于內,就是內臟;象,是征象或形象,意指內臟生理、病理所表現于外之征象。正如《類經》所說:“臟居于內,形見于外,故曰臟象”。臟腑學說,是研究人體臟腑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系的學說,它是中醫(yī)學理論的核心,是臨床辯證論治的基礎。
一、臟與腑的區(qū)別
心、肝、脾、肺、腎為五臟,其特點為實質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貯藏氣血精津液。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為六腑,其特點是為空腔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受納和腐熟水谷,傳化和排泄糟粕。正如《素問·五臟別論》說:“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
此外,將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稱為奇恒之腑,“奇”是異的意思,“恒”是常的意思,因其形同于腑,功同于臟,故有其特殊性。其中膽,有一般腑“瀉而不藏”的共性,故為六腑之一,但其排泄的膽汁,并非糟粕,而是精汁,又與一般腑有所不同,故又屬于“奇恒之腑”。
二、臟腑學說的特點及內容
臟腑學說的特點是以五臟為中心,配合六腑,聯系五體、五官、九竅等,連結成為一個“五臟系統(tǒng)”的整體。其所敘述的臟腑名稱雖與西醫(yī)的臟器相同,但在生理,病理的含義上有很大差別。因為中醫(yī)所說的臟腑,不僅是解剖學上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一個生理病理的綜合概念,所以,決不能把西醫(yī)的臟器與中醫(yī)的臟腑概念混同起來。
臟腑學說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各臟腑組織器官的生理、病理及其相互關系;一是氣、血、精、津液的生理、病理及其與臟腑的關系。
三、臟腑證治
臟腑辯證論治是中醫(yī)各種辯證論治的基礎。它是根據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現,結合八綱、病因、經絡等理論,通過四診合參,對疾病的證候進行分析歸納,借以推斷病因病機、病變部位及性質、正邪盛衰等,以確定所患何證,然后根據證來決定治療原則和方藥。
臟腑病變是復雜的,在進行臟腑證治時一定要從整體觀念出發(fā),不僅要考慮一臟一腑的病理變化,還必須注意臟腑間的聯系和影響,只有這樣,才能把握住病變的全局,抓住主要矛盾。
第一節(jié)氣、血、精、津液
氣、血、精、津液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物質。它既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也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產物。氣、血、精、津液是通過經脈來運行、輸布的,同時經脈亦靠其來滋養(yǎng)的。故氣、血、精、津液和臟腑、經脈之間,有著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密切關系。其中關于精的生成和作用,將在本章“腎臟”中論述,這里從略。
一、氣
(一)氣的含義
在祖國醫(yī)學中對“氣”的反應比較廣泛,但歸納起來,有兩種含義:一是指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如呼吸之氣、水谷精氣等;二是指臟腑、經絡組織的功能活動,如心氣、肺氣、經氣等。
(二)氣的分類
由于氣在人體所分布的部位不同,有不同的來源與功能特點,因此就有不同的名稱,主要的有元氣、宗氣、營氣、衛(wèi)氣等。
1.元氣元氣又名真氣、原氣。屬先天之氣。它來源于父母,為先天之精所化生,藏于腎,依靠后天之氣的滋養(yǎng)和補充。故《靈樞、刺節(jié)真邪論》說:“真氣者,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充身者也”。元氣的主要功能,是推動人體的生長和發(fā)育,溫煦與激發(fā)各個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所以說:元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因此元氣充沛,則人體健壯而少病,反之如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yǎng),則元氣不足,身體虛弱,易致各種疾病。
2.宗氣宗氣為后天之氣,是由肺吸入之清氣和脾運化之水谷精氣結合而成,積于胸中,主要功能有二:一是出喉嚨而行呼吸;二是貫注心脈而行氣血。《靈樞·邪客篇》說;“宗氣積于胸中,出于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故凡語言、聲音、呼吸的強弱,氣血運行正常與否,均與宗氣的盛衰有關。
3.營氣營,有營運和營養(yǎng)兩種含義。營氣主要由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精微中富有營養(yǎng)的物質。它分布于脈管之中,主要功能是化生血液,營養(yǎng)人體。《靈樞·邪客篇》說:“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營氣與血同行于脈中,有著不可分離的密切關系,故常“營血”并稱。
4.衛(wèi)氣衛(wèi)有保衛(wèi)、衛(wèi)護之義。衛(wèi)氣亦由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精微的剽悍部分。行于脈外,其運行迅速而滑利,主要功能有三:一是衛(wèi)護肌膚,抗御外邪人侵,二是控制汗孔開合,調節(jié)體溫;三是溫煦臟腑,潤澤皮毛等,正如《靈樞·本臟篇》所說:“衛(wèi)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衛(wèi)氣屬于陽氣的一部分,故有“衛(wèi)陽”之稱。
(三)氣的功能
《難經·八難》說:“氣者,人之根本也”。說明氣對人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概括起來有以下五個方面:
1.推動作用人體的生長發(fā)育,各臟腑經絡的生理活動,血液的生成與運行,津液的輸布和排泄,都依賴氣的激發(fā),若氣的這一功能不足,就會影響人體的生長發(fā)育或出現早衰,臟腑、經絡功能會減退,還會引起血虛、血脈瘀滯和水濕停滯等病變。
2.溫煦作用《難經、二十二難》說;“氣主煦之”。即指氣有熏蒸溫煦的作用。是人體熱量的來源,人體能維持正常的體溫,是與氣的溫煦作用密切相關。若溫煦作用不足,便可出現畏寒肢冷,血運遲緩等。
3.防御作用氣能護衛(wèi)肌表,防御外邪侵犯,,又能與入侵之病邪作斗爭,若驅邪外出,則身體康復,若氣的這一功能不足,則易受邪而發(fā)病。正如《素問·評熱病論》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