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咨詢工程師《方法與實務》章節重點(15)
來源:環球網校發布時間:2012-12-17
(2)人工個人消費水平,用C表示;
(3)人工的邊際生產力,用m表示。根據以上3項內容,凈勞工國民經濟費用的計算公式為:
凈勞工國民經濟費用=-(C-m)=成本(因人工增加,社會建設成本增加)-收益(因人工增加,人工消費增加)
★我國土地分為城市土地和農村土地。城市的土地已經很大程度上存在由市場形成的交易價格,市區內的土地、城市郊區的土地可以采取市場價格測定影子價格。
農村的土地按照機會成本的方法測定影子價格。投資項目使用農村土地的國民經濟費用,由土地的機會成本和因土地轉變用途而發生的新增資源消耗兩部分構成。即:
土地的國民經濟費用=土地機會成本+新增資源消耗
土地機會成本按照投資項目占用土地而使國家為此損失的該土地“最好可行替代用途”的凈國民經濟效益計算。新增資源消耗主要包括拆遷費和人口安置費用。三通一平等土地開發費用通常在投資項目的工程費用中列支,在國民經濟評價中另行測算。
土地的影子價格一般情況下,按國民經濟評價費用與效益劃分原則,可劃分為3部分,分別按不同的方法調整:
1.屬于機會成本性質的國民經濟費用,如土地補償費、青苗補償費等,按機會成本計算方法調整計算;
2.屬于新增資源消耗的國民經濟費用,如拆遷費、剩余勞動力安置費、養老保險費等,按影子價格調整計算;
3.屬于轉移支付的,如糧食開發基金、耕地占用稅等,應予剔除。
★礦產等不可再生資源的影子價格應當按資源的機會成本計算,水和森林等可再生資源的影子價格可以按資源再生國民經濟費用計算其影子價格。
★1.國民經濟內部收益率(EIRR)
式中:B為投資項目國民經濟效益流入量;C 為投資項目國民經濟費用流出量;(B-C)t為投資項目第t年的國民經濟凈效益流量;n為計算期;EIRR為投資項目國民經濟內部收益率。
在評價投資項目的國民經濟盈利能力時,如果國民經濟內部收益率等于或者大于社會折現率,表明投資項目對于國民經濟發展的凈貢獻達到或者超過了國民經濟要求的水平,認為投資項目在國民經濟上可以被接受。
2.國民經濟凈現值(ENPV)
式中:i5為社會折現率。
在國民經濟評價中,如果國民經濟凈現值等于或大于0,說明投資項目可以達到符合社會折現率要求的國民經濟效益,認為該投資項目從國民經濟評價的角度可以被接受。
★ 1.國民經濟外匯凈現值
國民經濟外匯凈現值是用以衡量投資項目對于國家外匯的真正凈貢獻(創匯)或凈消耗(用匯)的指標。計算公式為:
式中:FI為投資項目的外匯流入量;FO為投資項目的外匯流出量;(FI-FO)t為投資項目第t年的凈外匯流量;n為計算期。
當投資項目的國民經濟外匯凈現值等于0,說明該投資項目對于國家外匯收支沒有損耗;大于0則說明對國家外匯收支有凈貢獻。
2.直接外匯效益分析
(1)百元投資創匯額。該指標反映投資項目投資總額與投資項目在壽命期內創匯總額的比例關系。計算公式:
式中:外匯凈收益等于投資項目壽命期內產品銷售的外匯收入額減去各種外匯支出費用的余額。
(2)經濟換匯成本。經濟換匯成本是指項目的產品直接出口時,每換取一單位的外匯凈收入需要耗費國內資源的價值。計算公式為:
式中:DRt為項目在第t年為生產出口產品投入的國內資源價值(以人民幣元表示,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原材料、工資、其他投入費用以及應分攤的其他費用);FI’為生產出口產品的外匯流入;FO’為生產出口產品的外匯流出(包括應由出口產品分攤的固定資產投資及經營費用中的外匯流出),以美元計;(FI’-FO’)t為第t年產品出口的凈外匯收入;n為計算期。
經濟換匯成本指標應該同國家頒布的影子匯率進行比較,判斷耗費資源的國民經濟合理性。經濟換匯成本小于或等于影子匯率,表明該項目出口是有利的。
(3)經濟節匯成本。如果項目的產品能夠替代進口,從而為國家節約外匯支出,應計算投資節匯率。計算公式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