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咨詢工程師考試宏觀經濟政策重點解析27
來源:中大網校 發布時間:2012-11-08
產業組織政策
一、產業組織政策的含義
產業組織政策,是政府為實現產業內部、企業之間資源合理配置而制定的政策組合。產業組織政策的目標包括兩個基本方面:充分利用規模經濟和充分發揮競爭活力。這兩個方面是實現產業內部資源合理配置所必不可少的條件。
二、限制壟斷,促進競爭
(一)反壟斷政策的手段及措施
反壟斷政策是最早的產業組織政策,產業組織政策分為促進競爭并抑制壟斷的政策和規范競爭的政策兩類。
反壟斷政策措施主要是從干預市場結構和干預企業行為兩方面來進行的。
1.政府干預市場結構的措施
由于導致市場壟斷的最主要因素是賣方集中度、產品差別化和進入障礙。因此,政府干預市場結構、抑制壟斷弊病的相應措施是:
(1)降低賣方集中度或制止集中度上升。
(2)降低進入障礙或制止其上升。
(3)降低產品差別化程度。
2.政府干預企業行為的措施
在國外,抑制壟斷更常用的手段是干預市場行為。政府干預企業行為的內容包括:干預企業定價方式;干預企業非價格競爭的程度;反對壓制競爭對手的行為等。具體說,其措施包括:
(1)禁止妨礙正常交易的契約與合謀。
(2)禁止對不同銷售對象實行價格歧視。
(3)禁止簽訂排他性交易協議。
(4)禁止采取降價傾銷的辦法爭奪市場,壓制競爭對手。
(5)禁止采取不公正的競爭方法以及欺詐性行為來壟斷市場。
(6)禁止企圖壟斷的聯合等等。
例題4.下列是關于反壟斷政策的手段及措施的敘述,其中不正確的為()。
A.降低賣方集中度或抑制集中度上升,降低進入障礙或制止其上升,降低產品差別化程度
B.禁止妨礙正常交易的契約與合謀,禁止簽訂排他性交易協議
C.禁止對不同銷售對象實行價格歧視,禁止采取降價傾銷的辦法爭奪市場,壓制競爭對手,禁止采取不公正的競爭方法以及欺詐行為來壟斷市場,禁止企圖壟斷的聯合
D.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各級政府管理部門要結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的要求,提出各具特色的戰略性、前瞻性、關鍵性的重大技術創新課題,倡導產學研聯合,擴大創新影響,整合國際創新資源。根據國家產業技術政策、結合本地區產業技術實際情況、合理使用政府技術創新資金,同時開展有關技術創新的政策、法規研究,積極借鑒國際成功經驗,有效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工作快速發展
答案:D.
(二)自然壟斷產業的放松管制與促進競爭
發達國家放松管制運動涉及地面運輸、航空運輸、通信、有線電視、金融等行業。發達國家自然壟斷產業的管制政策主要內容包括:
(1)逐步減少價格管制范圍,放松對定價權的管制,放寬或取消最低限價或最高限價,重新定義傾銷價格;
(2)實行區域間競爭體制,主要是將受管制的全國性壟斷企業分為幾個地區性企業,使特定地區的企業在其他地區企業成就的刺激下提高自己內部效率;
(3)實行社會契約制,即管制當局與被管制者之間在修訂收費標準時就設備運轉率、熱效率、燃料費、建設費等簽訂合同,如果能實現比合同規定更好的成績就給予獎勵;
(4)實行特許投標制度,就是政府將給予企業的事業特許權限制在一定的時期內,在特許期結束后再通過競爭投標制來重新確定企業特許權;
(5)對煤氣、自來水、電力、鐵路等行業實行了民營化改革。
我國自然壟斷行業的管制改革首先要治理行政性壟斷,在政企分開的基礎上建立獨立性較強的政府管制機構;其次要深化國企改革,使相關行業的企業成為真正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再次,應該注重引入競爭機制,某些領域適當向外資和民間資本開放。
三、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
(一)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內涵
現代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內涵,主要可從“硬件實力”與“軟件實力”兩個方面去判斷。
(二)影響企業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因素
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包括由企業經濟實力、國際化水平、政府干預度、投融資能力、基礎設施、企業管理、技術創新能力、人力資源等八大要素。概而言之,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是由競爭力基礎、競爭過程和由二者共同作用產生的現實競爭力構成的。
(三)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的途徑
在宏觀領域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的途徑:
一是不斷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根據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開放有關領域,引入國際競爭;
二是突出主體,倡導協作。各級政府管理部門要結合本地區的經濟發展要求,提出各具特色的戰略性、前瞻性、關鍵性的重大技術創新課題,倡導產學研聯合,擴大創新影響,整合國際創新資源;
三是加強對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指導。根據國家產業技術政策,結合本地區產業技術實際情況,合理使用政府技術創新資金,同時,開展有關技術創新的政策、法規研究,積極借鑒國際成功經驗,有效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工作快速發展;
四是積極培育技術創新市場,大力發展中介組織。為加快技術創新信息交流和成果轉讓,政府應建立健全技術創新成果交易市場,提高技術創新成效,縮短創新周期,倡導技術創新合作,擴大創新業績,增加創新收益,提升企業運用國際化的能力。
在微觀領域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的途徑:
一是抓住作為WTO新成員的有利時機,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和國際科技資源優勢,以國際一流公司作參照系,制定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的發展規劃;
二是大公司和企業集團,必須高起點、高標準地建立自己的技術中心,擁有自己的專利,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
三是本著互利互惠的原則,以企業技術中心為平臺,以產、學、研聯合為途徑,創建面向行業服務的多種科技資源有效整合的、高效互動共享的“聯合技術中心”;
四是突出企業的主體地位,在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參與技術創新的基礎上,企業要建立以技術創新項目為依托的技術創新資金投入機制;
五是從塑造企業核心競爭力著眼,把市場作為企業技術創新和國際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與市場經濟內在要求相統一的技術創新和國際化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