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咨詢工程師考試宏觀經濟政策重點解析5
來源:中大網校 發布時間:2012-11-05
21.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四指標)
GDP增長率
人均GDP增長率
勞動生產率
全要素生產率-是技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勞動生產率=國內生產總值/全社會從業人員年均人數×100%
22.經濟增長的要素(四要素)
人力資源-人
自然資源-物
資本-財
技術-技術
23.經濟增長的源泉(三源泉)
人力資源-勞動力
資本
技術:技術進步-提高要素生產率-是經濟持續增長的根本原因
24.促進長期增長的政策
鼓勵技術進步(針對技術)
增加人力資源儲備的教育和培訓投資(針對勞動力)
實施有助于增加國民儲蓄的稅收政策(針對資本)
25.我國國際收支調節的目標
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26.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內容
經常項目
商品的進出口
勞務費用
單方面轉移款項
資本項目
資本
儲備項目
錯誤和遺漏
27.貿易政策具體措施
保護性關稅-提高進口商品價格
進口配額-對進口項目的種類、數量或總價作出限制
非關稅壁壘-許可證、產品質量標準等
出口補貼-政府對國內出口產品的資助
28.匯率
標價方式
直接標價-外國貨幣的本幣價格
間接標價-本幣的外國貨幣價格
類別
即期匯率-交易生效日比交易日遲兩個工作日
遠期匯率-交易生效日比交易日遲超過兩天
匯率制度
固定匯率制度:貨幣政策失效,財政政策有效
浮動匯率制度:貨幣政策有效,財政政策失效或部分無效
29.存在市場失靈的領域
公共產品(國防)
外部性(污染)
不完全競爭(壟斷)
30. 公共政策
針對負的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對負外部性活動征稅(征稅)
提供消除外部性的激勵措施(鼓勵改進技術裝備)
可轉讓產生負的外部性的權力(許可證)
規范經濟主體的行為(管制)
針對不完全競爭的公共政策
反壟斷法
價格管制-設定價格或利潤限制
設立公共企業
31.公共支出的分類
購買性支出-政府購買商品或勞務
財政轉移支出-對公共事業、社會保障、補貼等支出
32.我國宏觀調控的目標
經濟增長
穩定物價
充分就業
國際收支平衡
33.宏觀調控的目的
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不斷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
34.宏觀調控的任務
保持經濟總量平衡-總量-首要任務
促進經濟結構優化-結構
提高宏觀經濟效益-效益
統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諧
35.宏觀調控的手段
經濟手段
法律手段
計劃手段(兩個層次):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
必要的行政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