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咨詢工程師考試宏觀經濟政策重點解析1
來源:中大網校 發布時間:2012-11-05
科學發展觀概要
1.四個階段科學發展觀的內涵(發展觀的演變)
傳統發展觀-經濟增長(一路兩指標)
經濟增長+社會進步(范疇的擴大,質與量雙結合)
可持續發展(時空上的持續)
以人為本綜合發展(視角由物到人的轉換)
2.人類發展指數三要素
壽命
知識
生活水平
3.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第一要義是發展
核心是以人為本
中心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
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4.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人為本
內涵
人民的主體地位
兼顧各階層人的利益
關心每個人的利益要求(滿足個體的多樣性需求)
關注人的價值、生活質量、發展潛能和幸福指數(多元的價值標準)
實質
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如何實現以人為本(三發展)
發展為了人民
發展依靠人民
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經濟社會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關系
相互協調、相互促進
經濟社會發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和條件
人的全面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
5.科學發展觀的切入點和現實途徑(五統籌)
統籌城鄉發展-三農問題
統籌區域發展-西東中部地區
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社會
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
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國內與國際關系
6.貫徹科學發展觀需要處理好的關系(四關系)
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關系(時間)-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
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關系(空間)-調動中央與地方的積極性
平衡和不平衡關系(發展模式)-在肯定不平衡發展的基礎上追求相對的平衡發展
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主體)-發揮各方的作用
7.科學發展觀在小康建設中的運用(四方面)
工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農業-做好“三農”工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科技-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
環境-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8.新型工業化的內容
新型工業化的內涵
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新型工業化的四個特征
與信息化等高科技結合
注重經濟發展同資源環境相協調
堅持城鄉協調發展
實現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相結合
新型主業化道路的主線
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9.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容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要求(五要求)
生產發展
生活寬裕
鄉風文明
村容整潔
管理民主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指導原則(三原則)
科學決策
尊重規律
發展模式多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