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咨詢工程師考試:引導重點區域加快發展
來源:中大網校 發布時間:2012-10-26
引導重點區域加快發展
堅持以線串點、以點帶面,依托交通樞紐和中心城市,充分發揮資源富集、現有發展基礎較好等優勢,加快培育和形成區域經濟增長極,帶動周邊地區發展。
(一)推進重點經濟區率先發展
加快建立分工合理、協作配套、優勢互補的成渝、關中一天水、環北部灣(廣西)等重點經濟區,成為帶動和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鼓勵南貴昆、呼包銀、蘭(州)西(寧)等區域依托交通干線,加快形成有特色的城市帶。
規劃中明確了西部地區的重點經濟區發展方向,它們分別是:
(1)成渝經濟區——依托重慶和成都兩個特大城市,重點發展重大裝備制造、高技術、水電、特色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天然氣化工、特色旅游產業,加快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進一步發揮重慶直轄市的功能和作用。
(2)關中一天水經濟區——依托西安、咸陽、寶雞、天水等城市,重點發展高技術、裝備制造工業、航空航天工業、現代農業和特色旅游產業,加快建設西(安)咸(陽)經濟一體化示范區。
(3)環北部灣(廣西)經濟區——依托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等城市,聯接周邊廣東、海南等地區,重點發展臨港型產業,集聚發展大型煉油、石化和林漿紙一體化工業基地,探索建立泛北部灣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
(二)鼓勵城市圈集聚發展
充分發揮省會城市及地區中心城市工業化水平比較高、人口密度較大、知識資源豐富、地理區位條件優越、交通相對便利、自然生態環境相對較好等綜合優勢,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發揮聚集效益和帶動作用。
(三)引導資源富集地區集約發展
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集約開發,綜合利用,按照資源賦存條件優良、國內外市場需求旺盛、大規模開發利用條件基本具備等要求,推進優勢資源富集地區有序開發,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加快礦產資源的勘查與開發,形成一批我國能源、礦產資源重要接替區。開展礦區生態修復,促進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
(四)推動重點邊境口岸城鎮跨越發展
依托重點邊境口岸,改造一批以集散能源、原材料、特色農產品、糧食、棉花等資源性產品為主的商品市場和物流園區,促進優勢產品出口。加快建設邊境經濟合作區、互市貿易區和出口加工區。積極推進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建設。加快建設和完善邊境口岸設施,完善邊境貿易政策,提高通關效率,便利人貨往來,逐步形成完善、規范的邊境加工貿易體系。
(五)扶持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
加大財政對民族地區一般性轉移支付、民族地區轉移支付和財政性投資力度,大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著力解決少數民族群眾特困問題,努力提高少數民族教育科技水平,積極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加強少數民族人才隊伍建設。
七、堅持抓好生態保護和建設、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
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正確處理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資源節約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推進重要生態功能區的形成,逐步建成我國生態安全重要屏障。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切實保障廣大城鄉居民生產生活安全、國家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鞏固發展生態保護和建設成果
保護修復自然生態,繼續實施一批生態保護和建設重點工程。
(二)加大環境保護力度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從源頭防治污染。
(三)強化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
堅持開發節約并重、節約優先,強化能源、礦產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重點抓好開采節能、產業結構優化節能和先進技術開發推廣節能,努力完成節能降耗目標。重點推進高耗水行業節水改造,不斷擴大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領域,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達到20%以上。
(四)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
按照國家主體功能區的規劃,提高優化開發區域的增長質量和效益,有序轉移占地多、消耗高、污染重的產業和項目。
規劃中明確了西部地區部分限制開發區域功能定位及發展方向、西部地區的禁止開發區域,見P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