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咨詢工程師《宏觀經濟》精講(11)
來源:環球網校發布時間:2012-10-22
2.積極有效地利用外資,切實提高利用外資質量
抓住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把引進外資同提升國內產業結構、技術水平結合起來,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企業改革改組改造結合起來,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組織好國內急需的能源、重要原材料、
關鍵技術和重大設備的進口,著重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要改善貿易投資環境,加快完善涉外經濟法律法規和制度,形成穩定、透明的管理體制和公平、可預見的政策環境。
3.積極穩妥地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擴大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提高企業競爭力
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搞好境外投資的規劃和產業政策指導,完善財稅、金融、保險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加強對境外投資的協調和監管。重點支持能源資源企業走出去,
努力建立多元、穩定、可靠的能源資源供給保障。在擴大對外開放中,要切實維護國家安全。
4.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按照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臺的外交總體布局,同所有國家發展關系,營造有利于我國發展的國際環境。
要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維護文明的多樣性和發展模式的多樣化。要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
堅持公正互利,實現平衡有序發展,促進各國經濟共同發展,使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普遍受益。
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三、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一)促進社會全面進步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更加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豐富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思想。
按照四位一體布局的要求,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協調,
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共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與社會建設,是緊密聯系、相互促進的。
經濟建設為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提供物質基礎;政治建設為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設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
社會建設提供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社會建設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提供有利的社會條件,沒有社會建設,就不能形成促進其他建設的良好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