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咨詢工程師《宏觀經濟》精講(8)
來源:環球網校發布時間:2012-10-22
(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1.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根據我國國情和可持續發展要求作出的正確抉擇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要充分考慮人口承載力、資源支撐力、生態環境承受力,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統籌考慮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需要,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2.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途徑
循環經濟以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為原則,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資源節約、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為重點,通過調整結構、技術進步和加強管理等措施,大幅度減少資源消耗、降低廢物排放、提高生產率。
要積極開發和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加快高耗能行業和企業的技術改造,促進能源資源的合理開發、節約使用。
要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積極建設節水型社會,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保護礦產資源,做好國土資源工作。
努力促進資源循環式利用,鼓勵企業循環式生產,推動產業循環式組合,形成能源資源節約型的經濟發展方式。
【07年真題】根據“十一五”規劃綱要,建立全社會資源循環利用體系的原則有( )。
A.深加工
B.再利用
C.資源化
D.減量化
E.延長產業鏈
答案:BCD
3.要把節約能源資源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抓緊抓好
實行節約能源資源的基本國策,堅持開發節約并重、節約優先。要堅持立足國內的基本方針,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安全供應為基礎、以提高效益為中心、以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為主線,加大國內能源勘探力度,加強煤炭、石油、天然氣的開發利用,積極開發水能資源,加快發展核電,促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推廣清潔能源。
4.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有序,進行合理的功能區劃。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問題,重點要抓好水污染防治,保障城鄉飲用水源安全;加快城市大氣污染治理,提高城市空氣質量;加快土壤污染治理,保障食品安全。
加強建設項目和有關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堅決防止產生新的污染。加快制定和完善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標準,提高環境監管執法能力,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增強公眾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意識,在全社會形成愛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