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咨詢工程師考試: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
來源:中大網校 發布時間:2012-10-10
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
本規劃主要闡明國家能源戰略,明確能源發展目標、開發布局、改革方向和節能環保重點,是未來五年我國能源發展的總體藍圖和行動綱領。
一、能源形勢
(一)能源發展的新起點
“十五”時期,我國能源發展成就顯著,基本滿足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十一五”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能源生產快速增長,供需矛盾趨于緩和。結構調整力度加大,“上大壓小”取得成效。技術創新取得進步,裝備水平明顯提高。體制改革步伐加快,市場機制逐步完善。能源效率有所提高,環境保護得到加強。
(二)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
一是消費需求不斷增長,資源約束日益加劇。
二是結構矛盾比較突出,煤炭消費占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的69%。
三是國際市場劇烈波動,安全隱患不斷增加。
四是能源效率亟待提高,節能降耗任務艱巨。
五是科技水平相對落后,自主創新任重道遠。
六是體制約束依然嚴重,各項改革有待深化。
七是農村能源問題突出,滯后面貌亟待改觀。
二、方針和目標
(一)指導方針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用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兩大戰略思想統領能源工作,貫徹落實節約優先、立足國內、多元發展、保護環境,加強國際互利合作的能源戰略,努力構筑穩定、經濟、清潔的能源體系,以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支持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發展目標
1.消費總量與結構
201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為27億噸標準煤左右,年均增長4%。
2.生產總量與結構
2010年一次能源生產目標為24.46億噸標準煤,年均增長3.5%。
三、建設重點
根據資源條件,按照“優化結構、區域協調、產銷平衡、留有余地”的原則,“十一五”時期我國能源建設的總體安排是:(見本書P186“十一五”規劃)
l有序發展煤炭;
l加快開發石油天然氣;
l在保護環境和做好移民工作的前提下積極開發水電,優化發展火電,推進核電建設;
l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重點建設五大能源工程:能源基地建設工程、能源儲運工程、石油替代工程、可再生能源產業化工程、新農村能源工程。
(一)能源基地建設工程
1.有序開發煤炭基地
2.加快建設油氣基地
使2010年全國原油、天然氣產量分別達到1.93億噸和920億立方米。
3.積極開發水電基地
4.優化建設煤電基地
5.加快建設核電基地
(二)能源儲運工程
1.煤炭運輸通道和港口
2.油氣輸送管網
“十一五”期間,按照“西部油氣東輸、東北油氣南送、海上油氣登陸”的格局,加強骨干油氣管線建設,逐步形成全國油氣骨干管網和重點區域網絡。
3.電網設施
l一是按照重點輸送水電,適度輸送煤電的原則,繼續推進“西電東送”三大通道建設。
l二是加強區域電網建設,推進大區電網互聯,到2010年,除西藏、新疆、臺灣等地區外,初步實現全國聯網。
l三是推進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形成安全可靠的配電網絡。
l四是促進二次系統與一次系統協調發展。
(三)石油替代工程
按照“發揮資源優勢、依靠科技進步、積極穩妥推進”的原則,加快發展煤基、生物質基液體燃料和煤化工技術,統籌規劃,有序建設重點示范工程。為“十二五”及更長時期石油替代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四)可再生能源產業化工程
“十一五”期間,重點發展資源潛力大、技術基本成熟的風力發電、生物質發電、生物質成型燃料、太陽能利用等可再生能源,以規模化建設帶動產業化發展。
(五)新農村能源工程
按照“因地制宜,多元發展”的原則,在繼續加快小型水電和農網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適宜村鎮、農戶使用的風電、生物質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