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政法干警考試文綜歷史:秦朝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9-0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一、秦的統一
秦原是周朝的一個諸侯國,嬴姓,相傳始祖伯益曾輔助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賜了嬴姓。伯益的后人非子曾為周孝王養馬,憑著他的本事,馬繁殖得很快。周孝王于是把秦谷(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面)一帶分封給他,這就是“秦”的起源了。前770年,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至雒邑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建國,占領東周王室在關中的領地。后來秦王政于前221年統一并建立大秦帝國。為了加強全國之大一統,秦王政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文化及對外開拓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強了全國之一統,對后世亦產生頗大的影響,不過其事業是在殘酷壓榨民眾的條件下,于短短的十來年內集中完成的,所以秦朝之統治不免帶有苛急、暴虐的特點。最后都城咸陽于前207年十月被劉邦攻陷,秦朝滅亡,立國共十五年。
二、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秦王政統一中國后,遂自稱“功過三皇,德兼五帝”,創建皇帝尊號,自號為‘始皇帝’,他認為謚號乃是“子論父,臣論君”,大為不妥而廢除之,而改用計數方式的世數尊號,自稱始皇帝,宣布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秦始皇規定皇帝自稱朕,命改為制,令改為詔。“皇帝”尊號,“朕”御用自稱等皆源自秦朝開始。
秦始皇實行了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施。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大臣只有參政議事權,無決策權;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即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監察和軍事;地方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全國修建驛道,秦馳道,興建水利,筑靈渠;遷萬姓充屯邊地,謫判罪犯戍守邊防;在戰國諸國所建長城的基礎上修建萬里長城,以防匈奴入侵。
三、秦末農民戰爭
指中國秦朝末年群雄起兵反秦的戰爭。始于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其后各地向應,其中屬項羽和劉邦領導的兩支軍力最強。
八年的戰爭中,中國沒有統一的政權,因為戰爭由秦朝末年開始,戰爭所處的時代稱秦朝末年,即秦末。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