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2012年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心理學模擬試卷(2)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3-17 09:45:56
(8)含維生素C后可產生對煙草氣味惡心的感覺,戒煙效果較好,易被學生接受。休閑時分送給他們口香糖咀嚼,以分散來自空間飄來煙味的誘惑。此外,體育活動也是戒煙最好辦法之
(三)小結
四種干預模式:健康教育:強調吸煙有害健康。社會影響:識別不良的社會因素,提高抵制能力;生活干預:交給生活技巧溝通及社交技能,提高認識和辨別力。認識發展干預:改變對吸煙的看法,合理解釋,正確疏導。
2、答:(一)原因分析 (3分)
(1)在生物因素上,酒精是致癮源,酗酒者有很強的酒精代謝酶系統,酗酒有遺傳傾向,同卵雙生酗酒高于一般人群,父母一方酗酒,子女酗酒的比例高,嗜酒者子女的酒精中毒發生率高出對照組的4~5倍,家族傾向的酒精中毒者發生年齡較早,多在20歲左右,中毒嚴重,需要治療。有人猜測,可能是因為機體先天缺乏某種必要的代謝物質,以酒精來彌補;也可能是某種物質過多,以某種方式促進了飲酒。種族的因素也有影響,比如東方人體內缺少醒脫氫酶,對酒精比較敏感,因此飲酒相對少,如果染上酒癖更容易中毒。生物因素的猜測尚缺乏實驗研究證實。
(2)在心理因素上,飲酒者常常是為了解除苦悶、緊張、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而開始飲酒,酒精很快使人感覺不到緊張和恐懼。飲酒行為是重要的“社會潤滑劑",可增加個人的勇氣與行為能力。社會適應不良的人會給自己開酒精處方。有人認為,酒精濫用和抑郁癥是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關系,濫用酒精是一種持續發展的精神病,酒精中毒是性格缺陷或環境適應不良的結果。嗜酒人格特征有:被動、依賴、自我中心、反社會行為、易生悶氣、缺乏自尊、對人疏遠等。青少年嗜酒的心理原因還有模仿、從眾、抗拒父母、表現獨立性等,用過量飲酒來毀滅自己,懲罰父母,或表達自己長大成人的愿望。
(3)在社會因素上,不同的時代、地區、民俗和社會文化影響到人們的飲酒行為。飲酒成癮有重要的社會文化和宗教根源,它是一個古老而又嚴重的世界性問題。古代人飲酒,除了藥用或宗教活動外,主要是娛樂和消遣;中世紀阿拉伯人將酒精蒸館法傳入歐洲,酒精被歐洲人認為是長生不老藥,是治療百病的萬靈丹,稱之“威士忌”,意為“生命之泉",借飲酒消遣作樂,在酒店進行社交娛樂活動。現代社會飲酒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節日喜慶、婚嫁宴請、商務洽談都免不了飲酒,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飲酒行為不斷強化,酒精的流行越來越少年齡和性別界限,在社會病理和個體精神病理的影響下,飲酒者極易發展成為酒濫用和酒依賴。
(二)解決方案(4分)
(1)認知療法:通過影視、廣播、圖片、實物、討論等多種傳媒方式,讓嗜酒者端正對酒的態度,正確認識舶酒的危害,從思想上堅持糾正飲酒的成癮行為。社會上輿論干預和強制的行政手段,對戒酒有絕對的效果,但應提倡主動戒酒。
(2)漸漸減量法:要有計劃地戒酒,切忌一次戒掉,以免出現成癮癥狀。
(3)借助藥物:由于飲酒是一種成癮行為,需要相當努力才能把這種習慣的不良行為改正過來。有時候借助藥物的幫助也是必要的,這樣能夠提高戒酒成功率。
(4)反惡療法:這是一種行為矯正方法。其目的是在飲酒時不但得不到欣快感覺,相反產生令人痛苦的體驗,形成負性條件反射。常用藥物配合。
(5)輔助方法:為了達到糾正不良習慣的目的,常常結合生物反饋、系統脫敏等輔助方法,以獲得滿意效果,不過這需要心理醫生的指導和幫助。
(6)家庭治療:舶酒往往給家庭帶來不幸,但對其進行制約的最好環境也是家庭。因此,家庭成員應幫助患者,讓其了解酒精中毒的危害,及樹立起戒酒的決心和信心,并與患者簽好協約,定時限量給予酒喝,循序漸進地戒除酒癮。同時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用親情溫情去解除患者的心理癥結,使之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7)集體療法:患者成立各種戒酒協會,進行自我教育及互相約束與幫助,達到戒酒目的。為了徹底戒掉飲酒習慣,最重要的是主觀認識,只有認識明確才有堅定信念,方可糾正習慣性飲酒行為。
(三)小結
酗酒也會成癮。由于酗酒者眾多人們在觀念上還難以接受它是一種吸毒行為。酒精對人腦組織的親合力大,依次抑制大腦皮層、脊髓、延腦,導致神經、精神癥狀,提高痛閡。對于青少年的生活多予以擔心和關注,讓他們遠離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家長和教師所必須要注意的。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