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浙江省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沖刺試卷(二)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2-0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2012年浙江省錄用公務員考試《申論》全真模擬沖刺試卷(二)
參考答案
(一)認真閱讀給定資料,簡要回答下面兩小題。(25分)
1.概括給定資料1~6的主要內容。(10分)
要求:準確、全面、有條理。字數不超過300字。
【參考答案】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規模日益擴大,并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這些社會問題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城市的發展,同時加劇了政府負擔。
這些社會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人口擁擠,農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導致城市人口無序膨脹;二是交通堵塞,迅速推進的城市化以及大城市人口的急劇膨脹使得城市交通需求與交通供給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住房緊張,房價持續走高,調控政策效果不明顯;四是教育問題,主要表現在隨遷子女和入園難、入園貴三個方面;五是環境壓力,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積聚,資源環境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
2.“給定資料1~6”反映了城市化進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談談如何理性看待當前城市存在的這些社會問題。(15分)
要求:準確、簡潔、有深度。字數不超過200字。
【參考答案】
當前,我國在城市化進程中確實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我們客觀和理性地看待。
第一,“城市病”的出現與城鄉規劃不合理有關;第二,社會問題的凸顯與人民需求的多樣化,和政府管理、城市建設的滯后有關;第三,“城市病”問題一直是各大城市在尋求發展過程中面對的首要問題;第四,“城市病”事關社會穩定,政府要高度重視;第五,“城市病”問題的解決非一朝一夕之事,隨著社會制度的不斷完善,這些問題終將解決。
(二)某市將召開一次加快解決城市病的形勢分析會。會上,某領導要就加快解決城市病的措施做主題發言。請結合“給定資料7~8”,為領導擬一份發言要點。(25分)
要求:全面、簡潔、條理清晰,有一定高度。字數不超過500字。
【參考答案】
隨著城市規模的日益擴大,現代大型城市普遍存在著人口擁擠、交通堵塞、住房緊張、教育問題、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就業難、看病難等問題,給資源環境和居民的身心健康都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并且制約著城市化的發展進程。
因此,我市要高度重視這些由城市發展帶來的社會問題,加快“治療”城市病的步伐。具體措施有以下幾點:
第一,加大建設和投資城市基礎設施。緩解交通、住房、學校、醫院等資源的稀缺情況,彌補我國城市的積年“欠賬”,使城市發展漸漸走入有序的軌道。
第二,建立完善的就業機制。成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信息交換和協查制度,實行鼓勵增加就業的扶持政策,促進靈活就業和再就業等,提高居民的就業率。
第三,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一方面要擴大社會保障覆蓋的范圍,另一方面要提高社會保障的待遇。
第四,科學規劃城市發展,協調城鄉人口比例。大力提高中等城市的產業及生活便利水平,調節人口合理分布,注重環境保護和人們安居樂業的有機結合。
(三)請結合給定資料,以“讓人民在城市過上尊嚴生活”為題,寫一篇議論文。(50分)
要求:
1.主旨明確,內容充實,論述深刻;
2.結構完整,條理清晰,語言流暢;
3.字數不少于1000字。
【參考例文】
讓人民在城市過上尊嚴生活
東西方向擁堵,南北方向擁堵,交管局實時路況圖全面飄紅。置身于不見首尾的“車河”,呼吸著混合了多種味道的空氣,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這不是我要的城市生活。然而,交通堵塞僅是中國快速走向城市化所面臨的諸多城市病問題的一角。這些城市病的存在,突顯了讓居民在城市過上有尊嚴生活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什么是“讓居民在城市過上尊嚴生活”?溫總理曾說過:“要使人民生活的更有尊嚴,就是無論職業不同、財產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每一個人都完全平等,特別是在法律面前完全平等……”因此,要做到“讓居民在城市過上尊嚴生活”,首先就要滿足這四方面的要求:一是居民收入倍增,生活幸福感提升;二是創新社會管理,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三是加快民主法治,提高依法治國水平;四是促進經濟發展,穩定社會大局。
聯合國人居組織在1996年發布的《伊斯坦布爾宣言》中也強調:“我們的城市必須成為人類能夠過上有尊嚴、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滿希望的美滿生活的地方。”這意味著城市化不但要看城市發展的速度,還要看城市發展的質量。
實現讓人在城市過上尊嚴生活的理想,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第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讓每個居民在基礎設施上得到滿足,做到“居者有其屋,患者有其醫,幼者有其學,老者有其養,勞者有其作”。第二,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讓那些年老、傷殘、疾病而喪失勞動能力或喪失就業機會,或因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等原因面臨生活困難時,基本生活有一定的物質保障。只有擁有了這些保障、權利的市民,才有尊嚴,才能體會到城市生活的幸福。第三,要構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和諧的社會環境是人有尊嚴生活的精神條件。具體構造就需要堅持法治文化建設,建立健全法治制度,把法治建設與城市居民生活有機結合,大力推進法治惠民實事工程、法治安民工程、法治助民工程,讓法治意識融入每個公民的內心,成為每個公民文化心理的一部分,逐步把法治作為一種崇尚信守、一種思維意識、一種生活方式和一種行為習慣,這樣整個社會才能和諧起來。最后,要科學規劃城市發展。注重人口合理分布、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以及所有設施建設和政策制定的合理性。
人口與資源的過度集中使得城市居民承擔了更大壓力,尊嚴感逐漸流失,這背離了城市發展的初衷。“城市病”不能成為城市建設止步不前的緣由,有關部門務必要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治療“城市病”,打造和諧城市,共創宜居生活,使人們過得更有尊嚴。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