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浙江省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沖刺試卷(二)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2-0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5.北京市政協調研結果顯示,教育方面,在京接受義務教育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已由2000年的9萬人增長到2009年的41.8萬人,占學生總數的40%,其中66.9%在公辦中小學就讀,有些區縣教育支出的一半用于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
入園難,到底有多難?此前南京當地媒體已經報道,為了讓孩子能夠進入明星幼兒園上學,400多家長在某家幼兒園門口排隊兩天兩夜,來爭奪130個名額。最后因排隊的家長太多,造成秩序混亂,迫使幼兒園暫停招生。如今800多張關系條的面世,再次證驗了入園之難。800張關系條,的確讓人嘆為觀止,因此引發輿論熱議,不少網友紛紛緊盯“關系”兩字,大發感慨。
半托6000元一個月,全托7000元一個月,全英文教學包含70%以上的外教服務……前日在萬家麗路,吉紐思國際幼兒園悄然開業,目前盡管該園正在推行4888元每月的優惠價,成為長沙乃至湖南地區最貴的幼兒園,但首批25人的招生名額已基本滿員。
即便只是4888元每月的優惠價,對于許多工薪家庭來說,這樣的幼兒園收費標準也會令他們倒吸一口冷氣。而讓更多的低收入人群充滿寒意的是,“貴族幼兒園”正在變得越來越多。
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幼兒園收費情況:1.北京幼兒園:除了贊助費,各幼兒園的月托費從400元到1200元不等。網友心聲:每個幼兒園就那么幾十個名額,周圍這么多小區百來號孩子都想入學,當然過完春節就要開始登記了。誰出的贊助費多,那就讓誰上了。2.上海幼兒園:家長愿交高額贊助費讀優質公立幼兒園。網友心聲:好的幼兒園開銷也大,老師的工資每月五六千,我不是很信任私立幼兒園,覺得公立幼兒園有長期積累起來的“信用”。3.廣州幼兒園:花錢都不一定進得了好幼兒園。網友心聲:我們這里要有關系,要有人介紹才能進來的。你親自來也沒有用,每年春節一過就開始報名,很快就招滿。
教育部W司長在做客人民網時表示,入園難問題的解決,須提高政府分擔教育成本的比例。目前分擔學前教育成本的主要有公共財政和家長,如果在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上,政府承擔或分擔的成本越來越多,財政投入不斷增加的話,家長所承擔的成本就會越來越少,這就可以逐漸地、有效地解決‘入園貴’的問題。他同時表示,還需要從管理的角度,對亂收費、高收費、天價收費等不良現象加以治理和糾正。
北京市教育局B局長表示,“入園貴”和“入園難”相關聯,“難”,是因為公辦園的資源相對少、相對短缺,所以有一些孩子要到民辦去。“我們市的角度,就是解決‘貴’的問題要先從解決‘難’的問題入手。這樣公辦資源多了,‘入園難’的問題解決了,‘貴’的問題就會相應解決。”
北京師范大學C教授提出,還需要通過國家的一些政策、管理等等,來解決資源稀缺問題。“隨著我們擴大普惠性資源這樣一個步伐的加快,那么‘貴’的問題,相對來講會有所緩解。”
6.近百年來,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征,全球的氣候與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水資源短缺、生態系統退化、土壤侵蝕加劇、生物多樣化銳減、臭氧層耗損、大氣化學成分改變等。根據氣候變化委員會的預測,未來全球將以更快的速度持續變暖,未來100年還將升溫1.4℃~5.8℃,對全球環境帶來更嚴重的影響,比如農作物將減產、病蟲害發生頻率和速度將明顯增加、水資源短缺將惡化等。環境污染使得城市從傳統公共健康問題(如水源性疾病、營養不良、醫療服務缺乏等)轉向現代的健康危機,包括工業和交通造成的空氣污染、噪音、震動、精神壓力導致的疾病等。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積聚,在城市化過程中,資源環境將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不顧當地資源環境稟賦、特色和環境容量的城市定位和規劃,將使資源環境等各種生產要素無法合理配置和集約利用,并進一步帶來日益嚴重的水源、空氣和土壤污染等問題,城市公共空間被不斷壓縮,良好的生態環境被鋼筋水泥建筑蠶食,而資源環境的日益匱乏和嚴重破壞又將成為一根導火索,最終引發城市的一系列社會問題。
S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Z的話一語中的:城市建設要環保至上。要充分發揮戰略環評和規劃環評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的作用,著眼于資源、環境、人口的承載力來確定城市發展規劃。在一定的技術、管理和配置水平下,一個城市的承載力是有限的。土地、水、生態多樣性等資源是有限的,環境容量也是有限的,城市的發展只有不超過其承載力才是可持續的。
7.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原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H領導答某雜志記者問:
記者:城市質量的提高具體應體現在哪些方面?
H領導:提高城市生活質量,內容很多。首先是就業。維持一個人在城市里過上有尊嚴的生活,要有一定的收入,就是說有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第二是“居者有其屋”,有方便的生活條件,電、水、氣、通訊、交通,等等。第三是有安全感,能生活在一個和諧的社會里。如果城市的犯罪率高,而且人情冷漠,這就不符合城市發展的目的。第四是受教育的情況和文化氛圍,城市要能為居民提供良好的教育、文化和體育設施。第五就是要有完備的社會保障和較好的醫療保健條件,為身體健康和養老提供一個好的保障。最后是要有好的生態環境,包括水、空氣、環境以及食品安全,等等。
對于城市,當前比較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環境保護。有些專家評價環境問題時說:“這是涉及面最廣并且有較長影響的問題。”剛才提到的交通擁堵,影響了城市效率,同時帶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空氣污染。再有就是城市化建設中的高樓大廈使人對環境的感受不一樣了,顯然不只是空氣和水的污染才對人的生活環境有所影響。這就是為什么每到節假日人們都喜歡去郊區走一走,因為那里能使整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感到心曠神怡。這種環境的變化,除了一般意義上的污染問題外,還包括人對本身價值追求和對生活目標的希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8.城市化的飛速發展往往會陷入居住環境惡化、經濟活動減少、城區貧富分化、管理成本上升等惡性循環。發展中國家尤其明顯,衛生環境和社會治安問題叢生。因此,一些發達國家治理“城市病”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鑒。
例如倫敦20世紀40年代后編制了“大倫敦規劃”,此后城市發展規劃數度修改,城市發展漸漸被引入有序的軌道;東京也仿照倫敦的模式編制了“首都圈整備計劃”,加強城市發展規劃;巴黎于1961年建立了專門機構“地區規劃整頓委員會”,負責城市的規劃和建設;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大都市,墨西哥城于1987年制定了第一個“城市發展總體規劃”,試圖扭轉城市發展進程中的無序和混亂。城市發展規劃的制定和不斷完善,使城市發展從無序轉入有序。
美國健康城市是從公共健康領域開始,由非營利組織、宗教組織推動的。1988年,美國在印第安納大學社區健康護理學院、印第安納公共衛生協會和印第安納州6個城市的共同努力下實施了印第安納州的健康城市計劃。印第安納州的健康城市建設是政府、商界、藝術界、科學界以及廣大城市居民共同努力的結果。
在法國,為了緩解堵車的現象,很多地方鼓勵合乘汽車,有些城市甚至要求單個駕車的人不許進市區,人們在路邊伸手就可以很容易搭到順風車。
日本國土37萬平方公里,人口1.2億,是世界上公路密度最大的國家。日本公路尤其是高等級公路的發展與日本經濟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這樣說,在日本凡是有人住的地方都有公路延伸到那里,而且都是黑色路面。為了方便快捷,日本相鄰的兩個城市之間經常會有四五條公路并行連接,以便其中的某一條路堵塞時,能及時選擇其他路分流。日本公路上的信號指示系統更新很快,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起初是很醒目的標志牌,很快又更新為液晶顯示板;原先只指示方向、路程和路況,現在還可以顯示天氣情況、前方堵塞的路段及堵塞時間等。為了保證駕駛員專心駕駛,日本的公路旁除了交通標志顯示牌外,絕無廣告、標語等容易分散駕駛員注意力的東西。日本還專門發射了用于公路導向的同步衛星,用戶安裝了接收系統后,便有了指路"使者"。如果想到什么地方去,指示器就可以確定最佳的行進線路,如果預定的線路突然發生堵塞,指示器就會提醒駕駛員并修改行進線路,保證順利到達。
9.溫總理曾說過:“要使人民生活的更有尊嚴,就是無論職業不同、財產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每一個人都完全平等,特別是在法律面前完全平等;要使社會更加公平,特別要關注那些弱勢群體、殘疾人、艾滋病人,使他們能夠有尊嚴地生活;所謂幸福,就是要通過我們不斷的發展生產力和改革開放,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使每一個人都能過上更加體面的生活。”
而2010年媒體公布的一份榜單讓人們不禁將其同溫總理的講話聯系了起來,即由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等主辦的“201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頒獎典禮”在長沙舉行,20座城市獲得了“幸福”殊榮。我們不難發現,只有讓人民生活更有尊嚴,才能讓城市更加充滿幸福感。
2010年“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評選主題是“創造幸福,享受尊嚴”。可見,市民只有在一座擁有尊嚴這種心理狀態的城市里,方可體驗到何謂幸福。對于城市中的廣大“蟻族”、“鼠族”而言,不必蝸居在膠囊公寓里,讓中低收入群體通過廉租房和公共租賃房等正規渠道解決居住難題;對于那些沒有背景,只有背影的“窮二代”求職者而言,不必和“未畢業已上崗”的“官二代”進行毫無希望的“競爭”;對于民以食為天的家庭主婦們而言,不必拿著科學儀器去研究蘑菇是否有毒、火鍋是否能吃等食品安全問題;對起早貪黑的上班族來說,不必在公交車、地鐵上被擠成“相片”等等。市民的尊嚴,來自于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來自于各個層面的平等和保障,來自于整個社會賦予每一個人享有法律所給予的自由和權利。而擁有這些保障、權利的市民,才有尊嚴,才能體會到城市生活的幸福。幸福感,是一種因人而異的個體體驗。而一座城市的幸福感,則應當是每一位市民的幸福感疊加在一起的群體體驗。如果將幸福總值作為衡量城市、社會、國家發展程度的新指標,無論是在生存壓力已經頗大的京滬穗等一線城市,還是房價逐步發力的二三線城市,都應當將以人為本、保障市民的基本尊嚴放在城市發展的首位。當每個人都更有尊嚴的活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更加注重人的生活品質時,那個城市一定是充滿著幸福感和人情味,一個讓人向往的城市。
三、作答要求
(一)認真閱讀給定資料,簡要回答下面兩小題。(25分)
1.概括給定資料1~6的主要內容。(10分)
要求:準確、全面、有條理。字數不超過300字。
2.“給定資料1~6”反映了諸多城市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談談如何理性看待當前城市存在的這些社會問題。(15分)
要求:準確、簡潔、有深度。字數不超過200字。
(二)某市將召開一次加快解決城市病的形勢分析會。會上,某領導要就加快解決城市病的措施做主題發言。請結合“給定資料7~8”,為領導擬一份發言要點。(25分)
要求:全面、簡潔、條理清晰,有一定高度。字數不超過500字。
(三)請結合給定資料,以“讓人民在城市過上尊嚴生活”為題,寫一篇議論文。(50分)
要求:
1.主旨明確,內容充實,論述深刻;
2.結構完整,條理清晰,語言流暢;
3.字數不少于1000字。
入園難,到底有多難?此前南京當地媒體已經報道,為了讓孩子能夠進入明星幼兒園上學,400多家長在某家幼兒園門口排隊兩天兩夜,來爭奪130個名額。最后因排隊的家長太多,造成秩序混亂,迫使幼兒園暫停招生。如今800多張關系條的面世,再次證驗了入園之難。800張關系條,的確讓人嘆為觀止,因此引發輿論熱議,不少網友紛紛緊盯“關系”兩字,大發感慨。
半托6000元一個月,全托7000元一個月,全英文教學包含70%以上的外教服務……前日在萬家麗路,吉紐思國際幼兒園悄然開業,目前盡管該園正在推行4888元每月的優惠價,成為長沙乃至湖南地區最貴的幼兒園,但首批25人的招生名額已基本滿員。
即便只是4888元每月的優惠價,對于許多工薪家庭來說,這樣的幼兒園收費標準也會令他們倒吸一口冷氣。而讓更多的低收入人群充滿寒意的是,“貴族幼兒園”正在變得越來越多。
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幼兒園收費情況:1.北京幼兒園:除了贊助費,各幼兒園的月托費從400元到1200元不等。網友心聲:每個幼兒園就那么幾十個名額,周圍這么多小區百來號孩子都想入學,當然過完春節就要開始登記了。誰出的贊助費多,那就讓誰上了。2.上海幼兒園:家長愿交高額贊助費讀優質公立幼兒園。網友心聲:好的幼兒園開銷也大,老師的工資每月五六千,我不是很信任私立幼兒園,覺得公立幼兒園有長期積累起來的“信用”。3.廣州幼兒園:花錢都不一定進得了好幼兒園。網友心聲:我們這里要有關系,要有人介紹才能進來的。你親自來也沒有用,每年春節一過就開始報名,很快就招滿。
教育部W司長在做客人民網時表示,入園難問題的解決,須提高政府分擔教育成本的比例。目前分擔學前教育成本的主要有公共財政和家長,如果在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上,政府承擔或分擔的成本越來越多,財政投入不斷增加的話,家長所承擔的成本就會越來越少,這就可以逐漸地、有效地解決‘入園貴’的問題。他同時表示,還需要從管理的角度,對亂收費、高收費、天價收費等不良現象加以治理和糾正。
北京市教育局B局長表示,“入園貴”和“入園難”相關聯,“難”,是因為公辦園的資源相對少、相對短缺,所以有一些孩子要到民辦去。“我們市的角度,就是解決‘貴’的問題要先從解決‘難’的問題入手。這樣公辦資源多了,‘入園難’的問題解決了,‘貴’的問題就會相應解決。”
北京師范大學C教授提出,還需要通過國家的一些政策、管理等等,來解決資源稀缺問題。“隨著我們擴大普惠性資源這樣一個步伐的加快,那么‘貴’的問題,相對來講會有所緩解。”
6.近百年來,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征,全球的氣候與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水資源短缺、生態系統退化、土壤侵蝕加劇、生物多樣化銳減、臭氧層耗損、大氣化學成分改變等。根據氣候變化委員會的預測,未來全球將以更快的速度持續變暖,未來100年還將升溫1.4℃~5.8℃,對全球環境帶來更嚴重的影響,比如農作物將減產、病蟲害發生頻率和速度將明顯增加、水資源短缺將惡化等。環境污染使得城市從傳統公共健康問題(如水源性疾病、營養不良、醫療服務缺乏等)轉向現代的健康危機,包括工業和交通造成的空氣污染、噪音、震動、精神壓力導致的疾病等。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積聚,在城市化過程中,資源環境將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不顧當地資源環境稟賦、特色和環境容量的城市定位和規劃,將使資源環境等各種生產要素無法合理配置和集約利用,并進一步帶來日益嚴重的水源、空氣和土壤污染等問題,城市公共空間被不斷壓縮,良好的生態環境被鋼筋水泥建筑蠶食,而資源環境的日益匱乏和嚴重破壞又將成為一根導火索,最終引發城市的一系列社會問題。
S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Z的話一語中的:城市建設要環保至上。要充分發揮戰略環評和規劃環評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的作用,著眼于資源、環境、人口的承載力來確定城市發展規劃。在一定的技術、管理和配置水平下,一個城市的承載力是有限的。土地、水、生態多樣性等資源是有限的,環境容量也是有限的,城市的發展只有不超過其承載力才是可持續的。
7.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原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H領導答某雜志記者問:
記者:城市質量的提高具體應體現在哪些方面?
H領導:提高城市生活質量,內容很多。首先是就業。維持一個人在城市里過上有尊嚴的生活,要有一定的收入,就是說有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第二是“居者有其屋”,有方便的生活條件,電、水、氣、通訊、交通,等等。第三是有安全感,能生活在一個和諧的社會里。如果城市的犯罪率高,而且人情冷漠,這就不符合城市發展的目的。第四是受教育的情況和文化氛圍,城市要能為居民提供良好的教育、文化和體育設施。第五就是要有完備的社會保障和較好的醫療保健條件,為身體健康和養老提供一個好的保障。最后是要有好的生態環境,包括水、空氣、環境以及食品安全,等等。
對于城市,當前比較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環境保護。有些專家評價環境問題時說:“這是涉及面最廣并且有較長影響的問題。”剛才提到的交通擁堵,影響了城市效率,同時帶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空氣污染。再有就是城市化建設中的高樓大廈使人對環境的感受不一樣了,顯然不只是空氣和水的污染才對人的生活環境有所影響。這就是為什么每到節假日人們都喜歡去郊區走一走,因為那里能使整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感到心曠神怡。這種環境的變化,除了一般意義上的污染問題外,還包括人對本身價值追求和對生活目標的希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8.城市化的飛速發展往往會陷入居住環境惡化、經濟活動減少、城區貧富分化、管理成本上升等惡性循環。發展中國家尤其明顯,衛生環境和社會治安問題叢生。因此,一些發達國家治理“城市病”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鑒。
例如倫敦20世紀40年代后編制了“大倫敦規劃”,此后城市發展規劃數度修改,城市發展漸漸被引入有序的軌道;東京也仿照倫敦的模式編制了“首都圈整備計劃”,加強城市發展規劃;巴黎于1961年建立了專門機構“地區規劃整頓委員會”,負責城市的規劃和建設;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大都市,墨西哥城于1987年制定了第一個“城市發展總體規劃”,試圖扭轉城市發展進程中的無序和混亂。城市發展規劃的制定和不斷完善,使城市發展從無序轉入有序。
美國健康城市是從公共健康領域開始,由非營利組織、宗教組織推動的。1988年,美國在印第安納大學社區健康護理學院、印第安納公共衛生協會和印第安納州6個城市的共同努力下實施了印第安納州的健康城市計劃。印第安納州的健康城市建設是政府、商界、藝術界、科學界以及廣大城市居民共同努力的結果。
在法國,為了緩解堵車的現象,很多地方鼓勵合乘汽車,有些城市甚至要求單個駕車的人不許進市區,人們在路邊伸手就可以很容易搭到順風車。
日本國土37萬平方公里,人口1.2億,是世界上公路密度最大的國家。日本公路尤其是高等級公路的發展與日本經濟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這樣說,在日本凡是有人住的地方都有公路延伸到那里,而且都是黑色路面。為了方便快捷,日本相鄰的兩個城市之間經常會有四五條公路并行連接,以便其中的某一條路堵塞時,能及時選擇其他路分流。日本公路上的信號指示系統更新很快,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起初是很醒目的標志牌,很快又更新為液晶顯示板;原先只指示方向、路程和路況,現在還可以顯示天氣情況、前方堵塞的路段及堵塞時間等。為了保證駕駛員專心駕駛,日本的公路旁除了交通標志顯示牌外,絕無廣告、標語等容易分散駕駛員注意力的東西。日本還專門發射了用于公路導向的同步衛星,用戶安裝了接收系統后,便有了指路"使者"。如果想到什么地方去,指示器就可以確定最佳的行進線路,如果預定的線路突然發生堵塞,指示器就會提醒駕駛員并修改行進線路,保證順利到達。
9.溫總理曾說過:“要使人民生活的更有尊嚴,就是無論職業不同、財產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每一個人都完全平等,特別是在法律面前完全平等;要使社會更加公平,特別要關注那些弱勢群體、殘疾人、艾滋病人,使他們能夠有尊嚴地生活;所謂幸福,就是要通過我們不斷的發展生產力和改革開放,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使每一個人都能過上更加體面的生活。”
而2010年媒體公布的一份榜單讓人們不禁將其同溫總理的講話聯系了起來,即由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等主辦的“201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頒獎典禮”在長沙舉行,20座城市獲得了“幸福”殊榮。我們不難發現,只有讓人民生活更有尊嚴,才能讓城市更加充滿幸福感。
2010年“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評選主題是“創造幸福,享受尊嚴”。可見,市民只有在一座擁有尊嚴這種心理狀態的城市里,方可體驗到何謂幸福。對于城市中的廣大“蟻族”、“鼠族”而言,不必蝸居在膠囊公寓里,讓中低收入群體通過廉租房和公共租賃房等正規渠道解決居住難題;對于那些沒有背景,只有背影的“窮二代”求職者而言,不必和“未畢業已上崗”的“官二代”進行毫無希望的“競爭”;對于民以食為天的家庭主婦們而言,不必拿著科學儀器去研究蘑菇是否有毒、火鍋是否能吃等食品安全問題;對起早貪黑的上班族來說,不必在公交車、地鐵上被擠成“相片”等等。市民的尊嚴,來自于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來自于各個層面的平等和保障,來自于整個社會賦予每一個人享有法律所給予的自由和權利。而擁有這些保障、權利的市民,才有尊嚴,才能體會到城市生活的幸福。幸福感,是一種因人而異的個體體驗。而一座城市的幸福感,則應當是每一位市民的幸福感疊加在一起的群體體驗。如果將幸福總值作為衡量城市、社會、國家發展程度的新指標,無論是在生存壓力已經頗大的京滬穗等一線城市,還是房價逐步發力的二三線城市,都應當將以人為本、保障市民的基本尊嚴放在城市發展的首位。當每個人都更有尊嚴的活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更加注重人的生活品質時,那個城市一定是充滿著幸福感和人情味,一個讓人向往的城市。
三、作答要求
(一)認真閱讀給定資料,簡要回答下面兩小題。(25分)
1.概括給定資料1~6的主要內容。(10分)
要求:準確、全面、有條理。字數不超過300字。
2.“給定資料1~6”反映了諸多城市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談談如何理性看待當前城市存在的這些社會問題。(15分)
要求:準確、簡潔、有深度。字數不超過200字。
(二)某市將召開一次加快解決城市病的形勢分析會。會上,某領導要就加快解決城市病的措施做主題發言。請結合“給定資料7~8”,為領導擬一份發言要點。(25分)
要求:全面、簡潔、條理清晰,有一定高度。字數不超過500字。
(三)請結合給定資料,以“讓人民在城市過上尊嚴生活”為題,寫一篇議論文。(50分)
要求:
1.主旨明確,內容充實,論述深刻;
2.結構完整,條理清晰,語言流暢;
3.字數不少于1000字。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