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房地產經紀人考試經紀相關知識知識點64
來源:中大網校發布時間:2012-01-05 10:31:03
2.現代主義風格建筑的外立面
這種外立面的特征是反映當代建筑工業化時代精神,建筑外觀成為新技術的體現,建筑造型自由且不對稱,外立面簡潔、明亮、輕快。
3.后現代主義風格建筑的外立面
后現代主義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活躍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后現代主義建筑注重地方傳統,強調借鑒歷史,建筑內容豐富。如現代化辦公大樓的鋼結構形式與玻璃墻面結合,簡潔而樸素,外觀比例和諧,細部處理得當,具有強烈的視覺感染力。
4.生態建筑的外立面
自然環境是生態建筑存在的根本,并在關注環保的同時,給使用者以足夠的關心,盡可能將自然元素引入到使用者的身邊,使建筑結構和建筑設備具有較強的使用性與可改造的靈活性,并以以足夠的彈性包容未來科技的應用和發展。
第二節 外墻裝飾裝修(熟悉)
一、室外裝飾裝修的基本要求
室外裝飾裝修的基本要求是:
(1)保護墻體、裝飾立面。室外裝飾裝修的主要功能是保護墻體和裝飾立面,其作用主要有保護建筑主體,保證建筑的使用條件,強化建筑的空間序列,參與增加建筑的意境和氣氛,參與建筑的時空構成。
(2)與工程技術密切配合。室外裝飾裝修除了滿足功能要求,還要求建筑材料與工程技術密切配合,無論是建筑物主體裝飾還是輔助工程項目的裝飾,都必須滿足工程技術要求,具有一定的強度、耐久性和施工工藝的可行性,以及材料選擇的合理性。
(3)滿足人們對建筑物的精神需要和藝術欣賞要求。建筑物外部形象反映建筑類型內部空間的組合特點,其美觀與功能要求緊密結合。與其他造型藝術一樣,建筑外形要涉及文化傳統、民族風格、社會思想意識等多個方面,并不單純是一個美觀問題。但一個良好的建筑形象,首先應是美觀的。
(4)與整體環境保持一致。建筑環境主要是指基地特性,包括有形環境和無形環境。有形環境有兩類,一是基地自然環境,如綠地、水面、山坡及農田、硬地等;
二是人工環境,如建筑群體、室外環境等。這些都是物質環境,對建筑物造型與裝飾裝修設計有很大影響。無形環境是指人文環境,包括歷史的、社會的因素,如文化、傳統、觀念、政治等,這是一種精神環境。由于建筑物以物質的表現形式去體現文化,無論是有形環境,還是無形環境,都必須從環境的整體出發,全面考慮環境因素及功能要求,正確處理室外裝飾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使建筑個體裝飾與群體及自然空間組成有機的整體。
(5)要結合經濟條件量力而行。不同的建筑類型,不同的使用要求,在不同經濟條件下進行的裝飾裝修,所使用的材料和構造要求不盡相同,應視具體條件而定。高標準的裝飾裝修材料。自然會給建筑的美觀增色,但應摒棄那種認為只要材料用得高級,建筑物就必然美觀的錯誤觀念。建筑作為社會物質產品,建筑體型與外觀裝飾裝修材料運用,應當在限定的經濟條件下,精心設計、精心施工,才能創造出優美的建筑形象。
對于外墻飾面來說,不同的室外墻體飾面材料和不同構造方式,可使外墻飾面表現出不同的質感、色彩和線型效果。
二、外墻面裝飾構造
外墻面裝飾按照材料及施工方式的不同,通常分為抹灰類、貼面類、涂刷類、鋪釘類和清水墻飾面。
(一)抹灰類外墻面裝飾
1.抹灰類外墻面裝飾是中國傳統的飾面做法,是用各種加色的、不加色的水泥砂漿或石灰砂漿、混合砂漿、石膏砂漿等做成的各種裝飾抹灰層。
2.其材料來源豐富、造價較低、施工操作簡便,通過施工工藝可獲得不同的裝飾效果,還具有保護墻體、發揮墻體物理性能等功能。
3.這類裝飾屬于中、低檔裝飾,在墻面裝飾中應用廣泛。
抹灰的構造層次通常由底層、中間層和面層三部分組成。
4.底層厚5~15mm,主要起著與墻體基層粘結和初步找平的作用;中層厚5~12mm,主要起著進一步找平和彌補底層砂漿的干縮裂縫的作用;面層厚3—8mm,表面應平整、均勻、光潔,以取得良好的裝飾效果。
5.外墻抹灰總厚度為20~25mm,按建筑標準及不同墻體,抹灰可分為3種標準:①普通抹灰:其構造做法是一層底灰,一層面灰或不分層一次成活。②中級抹灰:其構造做法是一層底灰,一層中灰,一層面灰。③高級抹灰:其構造做法是一層底灰,一層或數層中灰,一層面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