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1-11-1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三、正確認識關于做好人口老齡化工作的幾個問題
1.有人說,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重,我們的養老方式也要從家庭養老向社會養老過渡,以社會養老代替家庭養老。怎么看待這種說法?
中國原來一直是家庭養老。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父母對養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他們有自己的養老需求。同時,家里子女數量卻在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家庭養老弱化,提高社會養老水平成了一個基本潮流。
但在養老問題上,中國并不適合照搬西方的社會養老模式。要通過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相結合,充分發揮家庭和社區功能,著力鞏固家庭養老地位,優先發展社會養老服務,構建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創建中國特色的新型養老模式。
2.一些西方經濟學家認為,老齡化是中國的最大危機,認為它將使國家財政不堪重負。如何看待這種說法?
我們應當全面、客觀地分析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辯證地認識人口老齡化問題,既不能不承認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發展有影響,也不能悲觀地認為人口老齡化將導致經濟社會的停滯發展。過分看輕影響和過度看重影響都是不科學的。
不可否認,老齡化對國家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會產生深刻的影響。目前對老齡化的經濟發展關系的認識還相對比較"悲觀",甚至認為老齡化將會形成中國發展的危機。支持這樣的看法的主要理由是,老齡化背景下我國的勞動力優勢可能會相對弱化;對老年社會保障基金的壓力會持續增加等。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我國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許多地區政府把老齡事業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去統籌謀劃,積極探索有地區特色的養老制度和公共服務。政府這種行政作為,對制約負面影響和提升正面影響起了很大的作用。其實,換一種眼光看待,老齡化也能夠帶來市場的新機遇。
3.有人主張,為延緩或解決即將到來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放寬計劃生育政策刻不容緩。你怎么看待這種說法?
應該說人口老齡化和計劃生育有著某種關系,但是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產生又有著深刻的社會、經濟、文化多方面復雜的背景和原因,不能完全用人口政策的調整來解決這個問題。
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仍然是我國現階段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務。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資源相對不足、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是基本國情。受人口基數大和慣性增長影響,我國人口總量將持續增加。事關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基本國策不能動搖,堅持計劃生育大的方向不能動搖,一旦動搖,低生育水平的大壩就可能潰堤,影響深遠。
解決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應通過探索積極應對老齡化的路子,抑制人口老齡化的負面效應,激發出人口老齡化的正面效應,化挑戰為機遇,尋求"老齡化時代的人口紅利".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