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招警考試:行測類比常識備考(3)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11-1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類比推理是行政職業能力測試判斷推理模塊中較為簡單的一種題型,但也正因其簡單,容易得分,導致對考生的區分度較低,這是這種題型誕生以來就一直存在的一個問題。近年來,為了增加類比推理的難度,更好地區分不同水平的考生,出題人從各個方面嘗試著改良題目,其中顯見的趨勢之一就是大量吸納各種常識。也就是說,要求考生在解答類比推理題之前要對相關的常識性內容有“先在”的掌握,這實際上是常識判斷向類比推理的變相滲透。
對于此類試題,如果事先對相關常識并無認知,那么做題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本文用意在于通過對歷年真題的分析,一則在于揭示這種趨勢,二則幫助考生通過對以下真題的認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進而安排針對性的復習。
類比推理與歷史文化常識
二、類比推理與文學常識:
從真題的歸納來看,類比推理對文學常識主要考察作者和作品或者經典文句與作品之間的對應關系,從內容來源來看,通常不會超過高考語文的要求。
2008年河北第76題。《李爾王》:莎士比亞( )
A。《奧賽羅》:狄更斯
B。《欽差大臣》:果戈里
C。《海上勞工》:高爾基
D。《陰謀與愛情》:歌德 B
解析:莎士比亞是《李爾王》的作者,果戈里是《欽差大臣》的作者。
2008年福建第76題。《文心雕龍》:劉勰
A。《漢書》:班固
B。《國語》:孟子
C。《詩經》:屈原
D。《孔雀東南飛》:陶淵明 A
解析:劉勰是《文心雕龍》的作者,班固是《漢書》的作者。
2007年西安第49題。魯迅:《狂人日記》 正確選項為( )
A。項羽:《霸王別姬》
B。魯迅:周樹人
C。保爾·柯察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D。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C
解析:魯迅是《狂人日記》的作者,列夫·托爾斯泰是《戰爭與和平》的作者。注意本題不是考文學人物與作品的對應關系,故不能選A C。
2007年西安第50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正確的選項為( )。
A。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論語》
C。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
D。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老子》 C
解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詩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出自《左傳》。注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出自《周易·系辭上》,注意“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對《史記》的評價,不是《史記》的內容。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