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土地換社保"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1-11-1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通過天津市2000至2009年的統計年鑒,課題組得到了該市農村基本消費的數據。再計入通貨膨脹率、計息利率等因素,他們算出,在60歲那年,這位參保人的每月基本消費為365元,此后逐年遞增,到66歲那年,每月440元才能維持他的基本生活,超過了他能領到的431元。自此之后,他的每月領取金額與每月基本消費之間的缺口越來越大。
“66周歲是一個轉折點”,柯力涵說,66周歲之后,個人領取的養老金加上政府的補貼將不能滿足基本消費,這說明現行的給付模式屆時將無法保障農民的基本生活,實際保障水平低,成為制約參保率的重要因素。
為此,他們建議采用“個人賬戶支付不變,政府補貼遞增”的給付模式:政府補貼隨著基本消費的增長而增長,確保完全覆蓋消費缺口。
45歲以下人群對新農保提不起興趣
在調查中,課題組還發現,45周歲是另一個重要的分界點。中塘鎮3996名繳費參保人中,40~65歲的占95%,20~30歲的只有7人。梁頭鎮55歲以上參保人占96%.“年輕農民參保的缺失也是研究現行參保率必須注意到的一個問題。”
這印證了審計署此前發布的信息。2010年5月起,審計署對9個省份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實施情況進行審計調查,發現農村年輕人的參保積極性不高。44歲以下的中青年參保率,遠低于45歲以上的參保率。
“這個現象是復雜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李俊青說,年輕人的養老意識較弱是其中之一。此外還應看到,很多農村青年在城鎮打工,有的已經參保了其他險種。
早在新農保實施之初的2009年11月,寧夏大學政法學院教授蘇東海、副教授周慶就在寧夏10個鄉鎮進行了1000人的實地調查,當時發現,40歲以下的年輕人參保意愿最低。主要原因在于,年輕人繳費后等待領取養老金的時間長達三四十年,時間長,變數大。而且年輕農民身強力壯,認為憑自己的身體和勞動,完全可以自己養活自己,考慮養老問題為時過早。何況,幾十年后物價上漲多少很難預料。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