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期貨上市為企業分憂解難
來源:考試大發布時間:2011-10-31
借著甲醇期貨上市的“東風”,記者日前隨鄭商所一行前往江陰、張家港等地進行實地調研。據悉,在甲醇期貨上市之前,甲醇價格波動幅度較大,為企業生產經營帶來諸多不便,而今有了期貨,現貨企業紛紛表示,將積極參與到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
國內甲醇產能分布不均
在調查過程中,記者了解到,中國是甲醇最大的生產國,也是最大的消費國。目前中國甲醇年消費量為2000萬-3000萬噸左右。截至2010年,國內甲醇產能為3500萬噸,產量超過1500萬噸,進口量近600萬噸。
“國內甲醇產量遠遠大于乙醇的量,甲醇在兩年內或達到6000萬噸的產能。”江陰華西化工碼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朗表示。
從數據來看,我國的甲醇處于產能過剩的格局,但為何每年依然有如此龐大的進口量?
對此,東證期貨甲醇分析師吉喆向記者表示,不能簡單地說國內甲醇“產能過剩”,真實的現狀是,全國范圍來看,甲醇產能過剩,但是部分區域供應相對不足。
據了解,我國以煤制甲醇為主,西北多煤而消費少。甲醇的消費主要在華東沿海,但是這些地方又缺煤,所以華東地區甲醇又非常短缺。這就造成了我國甲醇產能過剩,卻還需要大量進口。
國內甲醇運輸成本過高
國內甲醇產能分布不均,消費需求分布也不均衡,不過,華東地區的企業為何舍近求遠,不選擇從西北地區采購,卻要選擇進口?
據悉,國內每年有600萬噸進口甲醇靠港,進口甲醇主要來自中東地區,進口靠岸的81%集中在南京——太倉沿線。在蘇南地區,2003年至2006年以國產甲醇為主,2008年以后以進口甲醇為主。
對此,陳朗告訴記者,國內甲醇的生產成本高,而進口成本相對較低,這是很多企業選擇進口甲醇的原因。首先,甲醇的進口是通過水運,運費低廉,國內則主要通過火車運到碼頭,過程很繁瑣,運費相對較高。對華東地區的企業而言,由于地理位置,水運方便,基本都選擇直接從國外進貨。其次,國外生產甲醇的原材料成本低。第三,國外甲醇的質量較國內的好,用戶更加信賴國外甲醇。
陳朗稱,“運輸成本過高,造成國內甲醇的生產成本高于國外,這令國內甲醇企業并不賺錢。”據介紹,目前國內甲醇成本一般在3000元左右,成品價格也是3000多元,盈利空間十分有限。國內甲醇企業很多處于“微利”狀態,國內開工率只有50%。企業開開停停,多處于小盈或小虧的狀態。
甲醇現貨價格波動劇烈
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國內甲醇的價格取決于三方面因素:一是國內生產成本,二是國際甲醇價格,三是宏觀調控。
談到甲醇價格,業內人士紛紛表示,該品種現貨價格波動非常大,高的時候達到5000多元,低的時候只有1500元左右,價格起伏太大不利于現貨企業的生產經營。
江蘇東華能源倉儲有限公司運營總監吳馳介紹稱,2006年以前,甲醇價格在2600元左右,而到了2006年到2008年,價格波動開始加大,2008年最低下探至1500元,最高達到4800元。吳馳表示,近兩年來,甲醇價格開始趨穩,去年最低1900元,最高3600元,今年則在2500-3300元之間震蕩。
“整體說來,今年的甲醇價格算是比較穩定的一年,但波動幅度也在30%左右。”吳馳表示。
企業期待甲醇期貨上市
正是由于國內甲醇產業格局存在諸多問題,產業鏈上的企業因此在經營上遭遇不少難題,而甲醇期貨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可為企業分憂解難。
“有了甲醇期貨以后,可以改善價格過度波動的情況,可以降低價格波動風險;貿易商、投機者也獲得投資渠道;甲醇的質量將得到提高,國內甲醇將更受歡迎。”陳朗表示。
吳馳也表示,甲醇期貨推出以后,首先,甲醇價值將被重估,價格將更公正、透明。其次,企業在采購銷售方面,將有套期保值的避險工具。再次,價格波動或將變小。而隨著甲醇期貨的上市,國內各地設有交割倉庫,也有助于緩解運輸難題。
記者還了解到,甲醇期貨獲批上市的消息傳出后,一些投機貿易商也很興奮,以為甲醇的金融屬性將得到發揮,價格的波動將放大,可以大賺一筆。不過,業內專家稱,甲醇期貨上市后的價格在3000元左右,并不比現貨價格高很多,日后的波動也不會很大。因此,一些蠢蠢欲動的投機者怕要大失所望。
當然,多數企業都較為理性地看待甲醇期貨的上市。近幾個交易日,國內現貨價格波動并不大。吳馳表示,“并沒有出現特別"熱炒"的現象,期貨上市對大多數企業而言,就是多了個采購銷售的保值避險渠道。”
據悉,在甲醇期貨上市之前,貿易商主要通過參與大宗商品中遠期市場來規避價格風險。目前,在寧波、北京、張家港、常州、南京、江陰等地都設有甲醇電子盤交易市場,江陰地區的電子盤參與度約80%。
一位甲醇貿易商稱,很多貿易商都有數年的電子盤交易經驗,對期貨并不陌生,相信會有很多企業參與到甲醇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