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咨詢師考試方法與實務講義9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9-26
3、總成本費用構成要素的估算
(3)折舊:直線折舊法(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快速折舊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根據固定資產原值減凈殘值后的余額,按逐年遞減的分數(折舊遞減系數)計算,每年折舊率分子為每年開始可使用的年限,分母為固定資產折舊逐年想加的總和(折舊年限階乘)
(7)財務費用:利息支出(長期借款利息、流動資金借款利息、短期借款利息)、匯兌損失、相關手續費
長期借款利息:①等額還本付息方式:A=P(A/P,i,n),其中:利t =本t *i,每年償還本金 =A—利t
②等額還本利息照付方式;
③最大能力還本付息方式:償還能力—折舊、攤銷費、稅后利潤
(二)經營成本 = 總成本費用 — 折舊費 — 維簡費 — 無形和其他資產攤銷費 — 財務費用
三、現金流量分析注意:剔除沉沒成本、計算機會成本、考慮關聯效應
第三節 財務評價
一、投資項目的財務盈利能力評價 ——在編制現金流量表和損益表的基礎上,FIRR為項目主要盈利性指標,其他指標根據項目特點及財務評價的目的、要求選用。
1、靜態評價方法:資本收益率、投資回收期法(判別標準是基準投資回收期,取值可根據行業水平或投資者要求)
2、動態分析方法:財務凈現值FNPV ——超額利潤、財務內部收益率FIRR ——相對量指標
二、投資項目債務清償能力評價 ——重點:分析銀行貸款的償還能力
1、利息備付率 = 息稅前利潤 / 當期應付利息 息稅前利潤 = 利潤 + 當期應付利息 >2
2、償債備付率 = 可用于還本付息的資金 / 當期應還本付息金額 >1
3、借款償還期:在有關財稅規定及企業具體財務條件下,項目投產后可用還款的利潤、折舊、攤銷及其他收益償還建設投資借款本金(含未付建設期利息)所需要的時間。應能滿足貸款機構的期限要求。
三、財務可持續性評價 ——對整個企業的財務質量及持續能力的整體評價
1、財務計劃現金流量的分析與評價:在融資方案分析的基礎上,編制反映企業未來將主要發生的財務計劃現金流量(分析債務資金的融資成本(資金籌集費、資金占用費)、還本付息計劃),計算現金流量比率,分析財務可持續性及出現現金支付風險的可能性。
2、財務計劃資產負債的分析和評價:編制資產負債表,分析企業未來實際可能發生的財務狀況質量
[例5—18]某公司要將其生產線改造成計算機自動化控制的生產線,以提高生產效率。
該公司的資本成本為15%,適用的所得稅率為33%.更新改造前后的有關資料見下表(單位: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