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分析:市政建設合理化
來源:中公教育發布時間:2011-08-2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理論背景】
判斷一個城市是否發達,要看它的下水道。城市逢雨必澇戳中了相關部門的管理軟肋,即一些管理者過于急功近利,缺乏基本的前瞻性。在極端天氣背景下,現有的排澇設施抵擋不住大水在城市的“積澇”步伐。伴隨地面建設大干快上而來的工程多、建筑垃圾排放多,更使本已十分脆弱的排水系統雪上加霜。眾多城市地面一棟棟漂亮的現代高樓大廈,地下排澇系統幾乎是一片空白。
【背景鏈接】
2011年6月23日,傍晚北京迎來大范圍強降雨,部分環路、聯絡線受到積水影響,多處道路中斷,又值下班出行高峰,城區許多路段出現擁堵現象,部分地鐵城鐵區段也因大雨關閉。由此看出,越是人們看不到的地方,越能檢驗城市管理者的水平;越是被人們忽略的細節,越能看出管理者的智慧;越是那些貌似不起眼的地方,越可能在緊要時刻考驗管理者的應對能力。
【標準表述】
[原因] 城市內澇頻發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表面原因是城市熱島效應,首要原因是罕見暴雨頻繁襲擊大城市,但造成內澇嚴重的根本原因還是城市市政建設體系太脆弱。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城市發展過快,是城市化進程中必然遇到的問題。具體原因是:
一是城市范圍急劇擴大,城市所在的小流域下墊面內不透水面積不斷增加,透水面積不斷減少。其結果是城市地表的產流系數增大,在同樣降雨的條件下,地表流動的水體增加,而城市的主干排水設施沒有相應增加,排水不暢必然導致內澇成災。
二是城市地下車庫、倉庫、商場、地鐵、電氣、通信等設施增多,很多沒有考慮建設暴雨防護措施,遭遇暴雨時成為首當其沖的受害者,在城市建設中為了節省投資修建了一些下潛式立交橋和地下過街通道,暴雨時積水造成交通中斷。
三是山區城市由于土地資源不足,城市擴展到高風險區域,如山洪溝口、泥石流溝口、滑坡帶、地質破碎帶等危險地區,暴雨時常造成生命財產損失。
[措施]
城市排水規劃落后是造成城市暴雨內澇災害日益加劇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排水規劃落后主要表現在:一是體制落后,二是信息落后,三是理念落后。改革城市排水管理體制,實行水務統一管理,采用新的理念和技術方法編制城市排水規劃。做好以下幾方面:
第一,政府應加強對排水系統設施建設的重視和投入。現代城市地面上的建設花費和地下基礎設施建設花費應該基本上是等量的。政府要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出發,進一步統一思想,高度重視排水系統設施建設,加大對排水系統設施建設資金技術投入,提高防災承受能力。
第二,提高排澇設計標準,完善城市排澇體系。
一是科學地制定防汛設計標準并進行合理規劃。城市可以根據不同區域的地理條件、人口密度以及建筑物的重要性,而設定不同的防汛建設標準,合理布局排澇設施,確定排澇措施等。
二是加強城市地下管道的建設和配套管理,排水是一個系統問題,不僅管道建設要跟上,控制設施例如泵站、閥門等建設也要跟上,同時后期的管理也要完善。
三是加強城市內澇防御應急體系建設。
第三,把防城市內澇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強制立法行問責。一些發達國家,防城市內澇早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比如,美國有強制性防城市內澇的法律制度,對城市內澇防范、治理措施以及問責任手段,規定得相當詳盡。日本的《下水道法》對下水道的排水能力和各項技術指標都有嚴格規定,對日本城市的防洪起到了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